民风也格外淳朴,倒有种别样的乡土风情。
或许是赶得早,镇口路边有一篮刚采下来的野橘子正在叫卖。
姜莺见状顺手买下了一小筐,想着回来自家也能用着尝个鲜。
到了集市上后,姜莺懒得费脑筋四处找位置。
她直接在最熙熙攘攘、摊贩聚集最多的早市区停下驴车。
随手挂起一块简陋却写着“收柴”两个大字的木牌子。
而后就静静地坐下来,等待有人上前前来交易。
按照她在寻州城了解到的价格。
一担柴在城里要收十五文钱。
但在这一带小镇只要十文就够了。
为了吸引卖家又不亏本,姜莺定了十一文一担的收购价。
几乎是刚刚站稳摆好阵势,没过多久就开始陆陆续续有人拎着扁担上门送柴了。
很快,这奇怪而又让人心动的消息就在全镇传开。
“来啦,城里来了个女老板,说是专门收柴火!”
不仅消息灵通,价格比镇里高出整整一文,简直像是天赐良机一般。
人们争先恐后地赶来运送自家柴禾,生怕迟一步就被别人抢光了生意。
驴车旁一时堆柴如山,热闹非凡。
眼看着装了一整车的木柴已经堆积成峰,差不多该够用了。
姜莺上前婉言谢绝了那些还未轮上的卖家。
简单整理了一下货物,便准备结账返程了。
一个卖柴的老汉来晚了几步,手里还拎着两捆湿漉漉的柴火。
“老板娘,你下次什么时候还来?”
姜莺微微怔了一下,脸上露出些微疑惑,“自然是家里快要没柴火的时候。”
说完还耸了耸肩膀笑了笑。
她心想这事不是挺自然的嘛?
谁会没事干天天出门进货呢?
“……”
那人没有再答话,只是长长叹了口气,转身扛起了原本带来的那捆柴火。
本来是想卖给新来的老板换点闲钱花,结果白跑了这趟。
只得调头回家,路上恰好遇见另一个急匆匆奔来的熟人。
他那位背着一大堆柴火满头是汗的好朋友王大强正好撞上。
大强兄弟显然是一路赶时间跑过来的,衣服都来不及整好,脚步未稳。
听到对方这话后立刻顿住了身子,一脸惊愕地看着他说:“她现在已经不收柴了?你说啥!?”
嘴里喃喃几句后,缓缓转过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