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山′叶_屋+ ·首,发,
嬴政又处理了一桌子奏章,他揉了揉太阳穴,看着身旁那堆积如山的竹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无奈。
随着大秦版图的不断扩张,他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也与日俱增。即使是他这样精力充沛的人,也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扶苏回宫了。他脚步匆匆,径首赶到了嬴政面前。行过礼后,扶苏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讲述李荆轲今天所说的推举制。
扶苏将李荆轲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讲给嬴政听,嬴政越听越兴奋,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激动。
等扶苏讲完,嬴政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大才!这小子果真大才!如此制度,来日我大秦天下,必定人才济济!”
然而,激动过后,嬴政的眉头却又皱了起来。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只不过这件事还是急不得……”
扶苏闻言,一脸不解地问道:“为何?父王,这件事利国利民,应当快些采取才对啊。”
扶苏满脸狐疑。
在聆听了李荆轲的详细阐释后,他深刻认识到保举制度所潜藏的巨大危害。
无论是军功授爵制度,还是其他种种制度,最终的选官途径无一不是归结于保举制度。
然而,若继续沿袭这种保举方式,其后果必将是官员之间相互庇护,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如此一来,大秦的官场将会被狼狈之徒所充斥,这不仅对王权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更会给天下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
嬴政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缓缓摇头说道:“保举制度乃是我大秦的祖制,自开国以来,历经数代,一首如此。如今若要骤然更改,势必会触动历代以来众多宗亲贵族的既得利益。这些宗亲贵族人数众多,少说也有数十万之众。/卡?卡~小^税?惘` ?已_发?布`最_辛\蟑-踕_况且,今朝堂之上的官员,几乎都与宗亲贵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你想想看,若是要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这些人又岂能轻易应允呢?”
“而且荆轲先生说要新建什么大秦学院,才能保证科举制度推行...这是需要一个过程,一定的时间积累。”
“扶苏,你想想,即使是昔年商鞅变法都不敢轻易动这些人的利益。而今的李荆轲,不过是一个小小博士而己。不说是你,要是现在提出这个政策,连寡人都不一定能保住他。”
“而且寡人要征战诸多国家,还需要这些人的支持。保举之法暂时不可变动,最迟也要等到寡人一统六国之后才行。”
扶苏如今还是太过年幼,以至于思考问题时,往往只从一个角度出发,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他若此时贸然提出科举之法的改革,恐怕会遭遇难以想象的巨大阻力。
不仅如此,李荆轲也会因此陷入险境,甚至连扶苏自己都可能会受到牵连。
嬴政深知这一点,他缓缓说道:“荆轲那小子可不是一般人,他对秦国的国情了如指掌。所以,他提出的科举之法,也仅仅是说给你听听罢了,绝对不会立马真的去推行。”
扶苏闻言,心中稍安,但仍有些担忧地问道:“那父王,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嬴政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这件事你就不必再操心了。不过,关于建造帝国学院的事宜,倒是可以好好琢磨一下。毕竟,齐国有稷下学宫,能够容纳诸子百家的学者,为国家培养众多人才。我大秦自然也可以建立一所帝国学院,先行招揽各方贤才。这样做,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你去将我的意思转达给荆轲先生,让你们二人共同商议如何建立这所学院。-d^a¢n!g`k_a′n~s-h\u^.`c¢o?m`”
扶苏听后,连忙应道:“好的,父王!孩儿这就去办。”
扶苏离开之后。
嬴政站在咸阳宫的高台,靠着栏杆极目远眺,俯瞰着咸阳城的夜空。
夜幕笼罩下的咸阳城,薄雾笼罩,幽暗不明。
然而,他的目光却穿透了这表面的幽暗,看到了隐藏在其中的种种问题。
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保举制度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寡人之前并未打算将其废除。毕竟,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法之前,保举制度也算是一种可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然而,如今科举制的出现,让寡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他深知,保举制度若继续存在下去,必将对他手中的权力产生严重影响。
大秦自建国以来,历经六代,贵族们虽然为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