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依想到之前跑断腿说了那么多,连口水都没得喝,现在还不是来求她。.g¨u`g_e?b.o?o·k?.,c_o?m.
林依依倒是很想摆一下普,但是又怕夜长梦多,就说:“好的,你们先按刘家村那样铺上水泥,有厕所,垃圾桶,宣传栏高台,长凳子,我就组织同志们一起去你们村搞活动,谁先搞定,就先去谁村,你们没有意见吧。”
其他村长都自信地表示可以,他们觉得一定是他们村先占鳌头。
接下来,其他村子陆陆续续地建好,林依依她们也在这些村子里进行小品演出。
杨少明还组织学生们进行唱歌,小品演出。
放出消息,这个月哪个村子做得最好,学生们就在哪个村子表演。这个规定也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了李家村小学的传统。
家长们都自觉做好,为了让学生们在他们村表演,那是多么有面子的一件事。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教授们已经把新型打谷机做了出来,刚好这个月就要收割了,各村领了一个打谷机回村里试用。
沈大强是沈家村的人,他今天要试用这个新型打谷机,他对这个打谷机并没有太大的惊喜,每到收获季节,打谷的活都是由他来的,一个打谷机能改变什么呢?
沈大强很快就没有时间想东想西了,割好的稻谷已经送来了,他开始用打谷机了打了一整个下午,他把所有收割的谷子都打下来了,而且他发现他一点都不累,不像以前用完打谷机,就像去了半条命,最重要的是,这个打谷机不一定要熟手,如果多两三台打谷机就更加省时间了。¢咸-鱼,看^书`罔? +已.发,布¢嶵\鑫/蟑¢洁,
沈大强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沈村长,让他再弄几台打谷机回来。
沈村长听到,就去试了一下,发现他这样的老人打谷一点也不累,那么,要是调派那些弱劳动力进行打谷,他们就有更多的强劳动力去收谷,到时候收谷速度就更快了。
沈村长就赶紧的去李家村小学找那几个教授。
沈村长去到的时候,其他村长也到了,都围着那些教授,让他们再做多几台出来。
陈教授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乐意做,我们就五个人,不可能做得了这么多的。^x~k¢a~n?s*h?u¨w¢u/.·c^o`m^”
沈村长这时想到李小花,就说:“要不找小花问问?”
李村长说:“对对,今天小花在李家村,我们去找她。”
李村长在田边找到李小花,就问:“小花,小花,打谷机不够用,教授们也没有办法量产,你说怎么办?”
李小花说:“如果你们不介意,我就上报公社,让公社找工厂生产,那就会很快有成品了。”
村长们都犹豫了,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东西,怎么能传出去呢?
李小花摊摊手说:“这是迟早是要上报的,你们是要主动上报还是等公社发现?”
李村长说:“上报公社吧,我们李家村要订十台。”
刘村长说:“我们刘家村订八台。”
其他村长也纷纷表示他们也要订。
李小花就去了公社做汇报,公社社长亲自下乡去看一下那神奇的打谷机。
社长亲自用了打谷机,发现确实好用,表扬李小花无私奉献,就带着图纸走了。
公社社长的能量就是不一样,两天后,就把各村需要的打谷机送过来了。
李小花还跟社长和打谷机照了照片,还有那些苏梅拍的照片也一起被刊登到报纸上。
李小花一直都有留意那些知青的执行情况。他们做得很好,就算是她,也未必能做到这个程度。
现在那些计划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正在改变这里人的观念,特别好的是,那些学生才是村里的未来,他们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以后会更好的。
时间正一点点地前进,知青们也在这里呆了八年,这八年,对于知青们,对于XX镇的各村都是意义重大的八年。
李家村小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他们自信,他们礼貌,他们强大。
以前很多乡下人进城都会觉得自卑,在城里人面前抬不起头,现在不一样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