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出兵事宜后,刘备没忘记另外一件事。`n`e′w!t?i.a¨n,x_i-.^c*o′m!
那就是……
对身在曹营十余年后,再度归来的徐庶的封赏。
“徐庶听令。”
“此刻起……”
“你即为备军中的军师中郎將,隨军献策,无可不说。”
继姜维之后,刘备再度任命给了徐庶一个令在场之人都没想到的职位。
军师中郎將。
自上一任军师中郎將庞统逝去后,这一官职就再也没人担任过。
而今主公刘备却將这一职位给予了徐庶,其中蕴含的意味,不禁引人深思。
或许乍一看。
这个官职在地位上,稍逊於诸葛亮的军师將军,法正的护军將军。
但同样不可忽略的是……
眼下的徐庶,不过是刚归来而已。
一归来,其就隱隱有成为自家主公第三谋主的趋势,未来谁若说徐庶会止步於军师中郎將,帐內诸將没一个人会信。
身为当事人的徐庶,亦深深的感受到了主公刘备对自己的器重。
“庶,谢过主公。”
没有太多的感激之言。
但在徐庶的心中,越发的坚定了为主公刘备肝脑涂地的信念。
將这一切看在眼中的姜维……
暗地里为徐庶感到高兴之余,他也在思考著一个问题。!q~i_u?s*h¨u,b.a+n/g_.,m^e*
那就是。
徐庶在未来,究竟有没有可能取代法正在军中的地位?
至於缘何说是未来,而非现在。
则是因为在眼下主公刘备所信任的谋主中,基本已经形成了诸葛亮主政,法正主军的格局。
徐庶哪怕有著“忠臣归汉”这一典范的加持……
时下根基浅薄的他,也难以撼动这种格局,將之打破更是无从谈起。
至多。
其会作为这两种格局外的一种第三方平衡,或者说是一种补充。
而未来……
姜维想到了法正歷史上去世的时间。
建安二十五年春,也即两年后。
史书上对於法正的死因语焉不详,他姜伯约也不怎么通晓医术,便是想帮法正改命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如果法正的死是歷史註定的轨跡……
那么,其死后他的位置势必会空缺出来。
届时,刘备会扶持徐庶上去让他来主军,维持与诸葛亮主政的平衡吗?
思虑良久,姜维没有得出肯定的答案。
无他,法正主军格局背后牵扯的利益太深了。
有资格接替法正的人选,除了徐庶,还有李严和黄权等人。
自始至终,姜维都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有资格接替法正。
原因也很简单。*k?u?x*i-n?g~y!y¨.·c\o+m^
比起坐镇中枢帮主公刘备处理军务而言,他更嚮往的是如今关羽独镇荆州的待遇。
统兵於外,镇守一地,才是他的追求。
唯有这般。
將来北伐战起时,已经有了独镇一方资歷的他,当有资格领一路大军北上。
然后……
他在前线给汉昭烈帝开疆扩土。
那位他现在尚未得见的诸葛丞相,则在后方负责给他之大军筹运粮草。
如此为之。
先不论北伐战果如何,但至少有两点可以保证:
一者。
丞相身体康安!
不会再有千百年后那场迟来的葬礼上演,八百万弹幕同唤那一句“丞相保重!”
更不会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二者。
粮道令人心安!
不会在前方大军胜利在望之际,重演李严督粮旧事,因粮草不济而使得北伐功败垂成。
“伯约!伯约!”
这时,姜维的耳边传来一阵呼唤。
再抬起头时。
他这才发现军议不知在何时结束,刘备正笑吟吟的站在他的面前。
“备的大都督,想什么呢?”
“竟这般投入?”
面对刘备的调侃,姜维轻笑道:“回主公。”
“方才末將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