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求订阅】
该不该称王?
刘备说出这话的时候,姜维从他的脸上看出了迟疑和纠结之色。!第.一¢看~书_网\ .首¢发′
无疑,刘备是想的。
但出於某种顾忌,他称王的信念又没那么坚定。
“主公,法军师的意见呢?他是何態度?”
姜维轻声开口,径直问向了刘备。
“尚未来得及问询孝直,备,想听听伯约你的想法!”
刘备的回答有些出乎姜维的意料,他怎么也没想到,是否称王一事上刘备竟是率先找的自己。
“我的想法”
“主公,末將以为如若称王,则有三利三弊。”
听闻此言,刘备目光一凝。
“愿闻其详!”
刘备作端听之状,示意姜维儘管直言。
“其一利在凝聚人心。”
“主公您若在汉中晋位称王,可以汉王之名与那魏王曹操分庭抗礼,震曹操,使其不敢轻言越。”
曹操一旦敢越称帝,有著汉王之名的刘备亦可以顺势称帝,从废帝刘协的手中接过汉室正统。
这些话姜维没有明说,但他相信主公刘备一定明白。
对於称王的刘备而言失去了帝王命格的刘协才是个好汉皇,若是死了,那就更好了!
可惜,姜维对此也只能想想而已。-p′f·w^x¨w`._n?e/t\
他自觉如果没记错的话,歷史上的那位汉献帝刘协死於十六年后的青龙二年四月。
无独有偶的是。
在他死后六个月,与刘协同一年出生的诸葛亮也隨之逝去。
就好像是—
大汉的气运,隨著这两人的先后逝去,而直接消散了一般。
刘备对於姜维的话,轻轻点了点头,他没有贸然打断,依旧做请听之状。
姜维继续言说·
“其二利在巩固荆益。”
“自主公您在赤壁战后崛起起来,跟隨在您身后的文谋武將不计其数,他们亦需功名加身。”
“同时,主公您若称汉王,势必能增添这两地百姓对您的归属感。”
“眾所周知——”
姜维微笑道:“高祖皇帝起於汉中,您若再於此地称王,您就是高祖皇帝再世啊!”
见到姜维拿自己和高祖皇帝相提並论,刘备无奈一笑。
“伯约,此间只有你我二人,莫要说这些諂媚於备的话了!”
说著,刘备打趣道:“备难与高祖相比,但在备的眼中,伯约你的本事却是一点不亚於那韩信。”
“韩信助力高祖出汉中,入秦川,而伯约你,却是替备克胜了大敌,夺取了汉中啊!”
说话间,刘备越看姜维越是欢喜。′w¨o!d^e?b~o-o!k/s_._c_o/m*
姜维:“....”
眼瞅著主公刘备要和自己商业互吹起来,姜维连忙把话题绕回正轨。
“要说这利在其三嘛!”
“主公,军中诸多將士血战得胜,正需要封赏以彰其功。”
“呵呵!”
“试问还有什么能比主公您一举封王,更能刺激刀口舔血的將士们呢!”
跟隨著刘备征伐天下的蜀军將士需要激烈。
只要刘备能藉助封王之事笼络了军心,待到將来称帝时,哪怕刘备不愿意迈出那一步..·.·
拥护他的蜀地將土们也会推著他迈出那一步,把黄袍加到他的身上。
再者!
刘备也不可能一直以左將军这套班底治理荆州和益州,將来隨著刘备的地盘越来越多,其手下的人才也会增加。
就左將军下设的那几个职位,只会限制刘备手下文武的上升途径。
然而,下一刻姜维话锋一转,
“称王虽好,但弊端亦不容忽视。”
“其一弊在授人口实。”
“曹操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但在明面上,其仍旧奉汉室为正统。”
“主公您若称王,恐被曹操藉此利用,诬主公您是为越。”
“不止是曹操,还有孙权那里。”
“孙权此人若是听闻主公您称王,他心里或许该不平衡了,而人一旦心里不平衡,难免走极端。”
“主公您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