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圣黛:绛珠逢石 > 第17章 调任金陵

第17章 调任金陵

草长莺飞,春回大地。+5,4`看¢书/ \首*发*姑苏城的垂柳抽出新芽,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八载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己是景安十二年春。

春风再度绿了江南岸,也吹拂着姑苏林府庭前那株愈发挺拔的老梅。林如海宦海沉浮,政绩斐然,终得圣心简拔,调任回京,官拜太子太保、二品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圣上顾念其与贾府旧谊,顺道也解了贾政的外放之责,允其官复原职。

喜讯传来,林府上下自是欢腾。然贾敏手持邸报,喜悦之余,眉宇间却凝着一层化不开的忧色。

“老爷高升,本是天大的喜事,”她屏退下人,只与林如海在暖阁中相对,“只是…这金陵…我们终究是要回去了。”她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窗外,那里,黛玉正带着紫鹃、雪雁在梅树下捡拾落英…

“敏儿在忧心玉儿?”林如海放下茶盏,了然于心。

“正是。”贾敏叹道,“那年颠道人的话,言犹在耳——‘要黛玉一生不可去金陵见外姓亲人’。彼时我们在姑苏,天高地远,贾府来信,尚可寻些由头婉拒探亲之请。可如今老爷既在金陵为官,我身为家眷,岂有不随任之理?玉儿自然也要同去。往后同在一城,老太太、兄嫂、姊妹们若要相见,我们…还能用什么理由推脱?”她想起母亲贾母日益年迈,心中思念与忧虑交织,煎熬难言。颠道人的警示,如同悬顶之剑,让她对金陵之行充满了莫名的恐惧。

林如海握住妻子的手,沉稳道:“道人之言,自有玄机,不可尽忘,亦不必尽惧。玉儿如今身体康健,远胜从前,此乃天佑。至于金陵之事…我自有分寸。贾府那边,也未必就如你我所忧那般。”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些年宦海历练,早己非当年温润书生,“况且,圣意难违,这金陵,是必去不可的。我们小心行事便是。”

"母亲,这件狐裘也要带上吗?有些旧了,不如新做一件。"黛玉看见管家正捧着一件灰白的裘衣放在桌上。十六岁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目如画,一颦一笑间自带一段风流态度。却早己不见当年弱柳扶风的病态,反添了几分清贵之气。

贾敏接过裘衣,神色却有些恍惚:"金陵春寒,带上也好..."

黛玉察觉母亲心不在焉,轻声道:"母亲可是担忧去金陵后的事?"

贾敏叹了口气,拉女儿坐下:"玉儿,那年道人的叮嘱,你可还记得?要你一生不可去金陵见外姓亲人。如今你父亲调任金陵,我们..."

"母亲多虑了。"黛玉握住母亲的手,"仙长的叮咛固然重要,然圣命也不可违逆。更何况金陵这样大,父亲是圣上亲自点拔升任的,到了金陵自然也有官邸,不必忧虑。"

贾敏望着女儿自信的眼神,稍稍安心。这八年来,黛玉的变化有目共睹——那个多愁善感的病美人早己脱胎换骨,如今的黛玉处事沉稳,心思缜密,连林如海遇事都会与她商议。^s^a?n?g_b/o\o+k!.`c?o·m?

"你父亲此番高升,圣上还特意解了贾府二老爷的外放。"贾敏轻声道,"老太太来信说,欢喜得不得了..."

黛玉唇角微扬:"舅舅官复原职是好事。至于贾府..."她顿了顿,"女儿会小心应对。"

窗外,一只喜鹊落在梅树枝头,喳喳叫了几声。黛玉若有所感,望向那株老梅——八年前那个雨夜,孙悟空就曾站在那枝头。这些年来,他虽未正式现身,却总在她需要时以各种方式出现:一本恰到好处送来的书,一场及时化解危机的大雨,甚至父亲官场上的几次关键转折...

胸前的黑白双石微微发热,黛玉知道,大圣一首在守护着她。

---

金陵荣国府,正笼罩在一种沉郁与病气交织的氛围中。贾母因两个儿子,一个贾赦荒唐无能赋闲在家,一个贾政远放外任,不知何时再见。贾母整日愁绪郁结,缠绵病榻。忽闻下人急报:二老爷贾政回来了!

贾母精神陡然一振,挣扎着坐起:“快!快让他进来!”

贾政风尘仆仆,一进门便跪倒在母亲榻前:“儿子不孝,累母亲忧心了!”

贾母老泪纵横,拉着儿子的手细细端详,连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待激动稍平,才问起缘由。当得知是林如海高升太子太保,调任金陵,连带圣上开恩才解了他的外放,贾母浑浊的眼中瞬间迸发出光彩。

“好!好哇!”她拍着床沿,“如海高升,是敏儿的福气,也是我们贾府的体面!他既来金陵,敏儿和我的玉儿…我的外孙女黛玉,必然是要跟着回来的!”一想到阔别多年、只在书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