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最终因误听到魔鬼的掘墓声而获得满足,这种可悲的虚妄.就是阶段性的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人类揭示至善实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悲剧.但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却永远指向这种无限,人类因此而得到发展,个体生命也因此而获得存在的价值。歌德对此充满信心,因而他肯定人的向善性的必然存在。这种向善性一方面指向终极的至善.层层剥开至善的外壳。不断地揭示出至善的本质,另一方面则指向现实的人生,建立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使人克服“恶”的纠缠而步步向前。
而作为至恶的化身,靡菲斯特是人的所有的动物性、所有的本能的与后天的罪恶的象征。与光明相反,是黑暗;与积极进取相反,它是消极,是虚无主义,是贪图安逸,满足现实;与爱、同情、无私相反,它是残酷无情,是自私自利;与建设相反,它是破坏,是毁灭;与文明相反.它是愚昧;与美相反,它是丑的极致。它是人“从纯粹的动物直至进化成为至善至美的真正的人”这一无限漫长过程中笼罩在“人”的身。上并始终伴随着“人”的全部黑暗和全部罪恶的象征。同样,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地被人类所克服,所抛弃、但又随时随地变化着具体的表现形式而伴随着人类,如影随形,如呼随吸。靡菲斯特紧紧跟随着浮士德寸步不移,正是人的这种生存处境的象征。
恩格斯说人类从动物界进化而来这一点决定着人类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动物性,因而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有限的个体生命的人,一方面心灵之中有着向善的感望,努力地去沐浴天恩,一方面又有动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