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喻宏朗看向那盘胡麻饼,摇摇头,“吃不了一个。”
凌夭夭知道他挑剔,若是不合口味,一般只吃一两口的,总不好浪费。
“给我试试你的。”喻宏朗说。
凌夭夭瞪他。
喻宏朗眼神无辜,“不可?”
凌夭夭也不是矫情的,把饼送过去,男人便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
凌夭夭看他咀嚼,问:“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
喻宏朗咽了下去,又拿起旁边的茶盏喝了口,“还行,好像没有岳母做的饼好。”
凌夭夭觉得,他要不是不习惯这口味,就是有亲属滤镜。
这冬末时节,有不少人会点这一盘胡麻饼,尤其是在看别人点了、小二端着香喷喷的盘子路过之后。
“这胡麻饼倒是做的不错,跟我们的牛肉馅饼比起来也差不了多少!”
外面有人粗犷的声音响起,是跟店小二夸赞菜色。
那口音有些奇怪,凌夭夭也忍不住看过去。
原来不是中原人,看那一身打扮,凌夭夭侧首眼神询问喻宏朗。
喻宏朗点点头。
原来是狄国人。
别说,那人一提,她还真有些想尝尝狄国的牛肉馅饼了,北地牛羊肥,那馅饼定然也跟中原的不同。
那几个狄国人又开始谈天说地,一会儿夸夸这里的饭菜,一会儿又夸京城的风土人情,总之就是与草原差异极大。
他们口音不纯,加之好像不仅只有狄国人,还有其他番邦之人,闲谈起来偶尔就带着中原话,偶尔带着家乡话,口音不纯,但却奇怪地让人能听得懂,有些惹人发笑。
这几章的古代常识备注:
1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寄胡麻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
2筵九:正月十九,朝臣和番邦进京朝贡,皇帝设夜宴,就是“筵九”
3尚主:公主下嫁,驸马便是“尚”公主,以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