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三皇子朱常洵入主东宫。
明神宗这种不顾祖制的行径,引发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国本之争”:这是一场长达十五年之久的皇帝与群臣之间的立储之争,先后共有内阁首辅四人,二品以上官员十余人,七品以上官员三百余人被罢官,其中更有一百多人惨遭发配,神宗还以不上朝的做法来表示抗议。
最后,在李太后与前赴后继、悍不畏死的群臣们的极力反对下,神宗皇帝感到身心俱疲,他终于明白,即便自己贵为天子,坐拥天下,也依然无力将自己心爱之人所生的儿子立为皇储,逐渐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消极怠政。
无奈之下,明神宗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封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并不牢靠,每日里忧心忡忡,既担心不喜欢自己的父亲会改立福王,又害怕在宫中权势熏天的郑贵妃会加害自己。
而在此期间,朱常洛果然遭到了行刺,所幸并未受伤,刺客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所引进皇宫,一时间宫内宫外所有的矛头都直指郑贵妃母子,但偏心的神宗却并未降罪于二人,仅仅是让福王去富庶的洛阳就藩了事。
受封后不久,神宗皇帝就为福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花费银两竟高达三十万两之巨。随后,神宗又在福王的封地洛阳,为其建造了豪华的福王府,又花费了二十八万两白银。这样的规格,已超出了寻常藩王的十倍。
不仅如此,神宗还派出太监四处征收“矿税”,搜刮的亿万钱财,都进入了福王的府中。世人都说,神宗这样做是“耗天下以肥福王”,朱常洵就此成为了明朝立国以来最富有的藩王。
相较之下,身为太子的朱常洛则整日在东宫里胆战心惊,唯恐出错,这也直接使他精神衰弱,身体空虚,为其登基还不到一个月就英年早逝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这一切,都给当时还是皇孙的朱由校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即便是他成为皇帝后,对于福王这个叔叔,也是既羡慕又厌恶,既畏惧又提防。皇后此时提到福王,天启帝果然闻之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