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就是自己骗自己,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把自己置于一个错误的位置,或不合时宜地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角色。如此这般,是别人的不幸,更是自己的悲哀。
南怀瑾老先生在讲解《大学》时,提到“诚意”二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就是诚心实意者最佳的涵盖。南怀瑾先生劝慰我们说,也许很多事情没有办法控制,但我们可以学会对自己负责,不能自欺,不能欺人。
什么是“自欺”呢?“自欺”实际上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颇有一种掩耳盗铃的意思。
从前,有个楚国人,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偶然的机会下,他看到
书上写“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便开始思考,螳螂可以这样做,那我也可以啊!于是,他就摘取了一些树叶,想要以此隐藏自己的身体。
回到家后,他就开始把树叶往身上粘,还问自己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摇摇头,真是拿丈夫没办法,这样幼稚的游戏,小孩子都不玩了。于是,妻子回答道:“看得见。”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回答道:“看得见。”
我都这样做了,怎么还能看得见呢?他感到很郁闷,于是又往身上多粘了几片树叶。
“你还能看得见我吗?”
一天过去了,他总重复着这一句话。无奈的妻
子,只得欺骗他:“看不见了。”
太好了!他激动得不得了。第二天,他就来到集市上,拿取人家的货物。他以为别人真的看不见,其实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
后来,摊主就报了官,把他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为什么偷盗,还这么明目张胆?他就一五一十把事情的原委交代了。
听后,县官和听审的人都纷纷大笑,嘲笑他的愚蠢。最后,县官没有治他的罪,只是让他归还摊主的东西。
看完这个故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用树叶遮挡自己的身体,以为就隐身了,别人就看不见了?真是一种愚蠢的念头和行为。楚国人因看书上螳螂的做法,就想效仿,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为了验证
这个做法,他一次次问妻子,是否能看得见他。百般无奈的妻子只得选择“欺骗”,告诉他“看不见了”。于是,他的胆子就越来越大,认为自己的隐藏术很厉害了,别人也一定看不见他。最终,酿成大祸,被抓到官府。幸好县官念在他的无知,放过他,不然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可见,自欺欺人不可有,不然总会被人“欺骗”,酿成大祸。在我们嘲笑楚国人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时常自欺欺人,为圆自己的“谎言”,撒了一个又一个谎,结果弄得自己筋疲力尽。更有甚者,掉进自己设计的“陷阱”,怎么也逃不出来。
自欺欺人,就是自己骗自己,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把自
己置于一个错误的位置,或不合时宜地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角色。如此这般,是别人的不幸,更是自己的悲哀。自欺、欺人、被人欺,好比人生的三重门,人们在三者之间徘徊往复,不自觉地走来走去。如何才能逃出这三道禁锢呢?只有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做真实的自己,做诚实的自己。
“不要撒谎”是老生常谈,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实实在在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之一。只有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诚实,才不会陷入“自欺”和“欺人”的怪圈中。即便“自欺”能让你得到一时的满足,一时的快乐,但它能让你长久地满足吗?别傻了!它会让你如“温水煮青蛙”一般,让你悄无声息地掉入陷阱,万劫不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