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善心,不求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内心笃定,生活得光明正大,即便身处黑暗,同样如一颗明珠。
不置身事外,勇敢地入世行慈悲事宜,度一切众生,这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善,才是佛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人的最高道德。
南怀瑾先生曾告诫世人:“不要轻毁任何一个人,这是大乘佛法的菩萨戒。你明知这个人是骗子,但并不因此看不起他。他来骗你,说明他有需求,达不到目的,他会睡不着觉,明天还会想办法来找你。你干脆受他一骗,让他睡一个好觉,亦一大乐事也。”南怀瑾先生的这一番话,令人深思!
唐代的智舜禅师,一直在外行脚参禅。一天,他走累了,就在山上的树林下歇息。突然,一只野鸡仓皇地向他飞来,浑身血迹斑斑,身上还插着一支箭。
很快,一个猎人气喘吁吁地追赶过来,身受重伤的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个逃生的生命。
“大师,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慈悲地开导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你放过它吧!”
猎人摇摇头不同意:“我又不是和尚,才不讲什么生不生的。我们一家老小好久没有吃肉了,全指着我打猎呢。这只野鸡可以当我们的晚餐!”
无奈之下,禅师拿起行脚时防身的戒刀,将自己的两只耳朵割下来,送给猎人:“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分量虽然少了点,味道应该不错。你就拿回去尝一尝吧!”
猎人看到禅师的举动惊呆了,随即低下头反思自己的行为。后来,猎人的心被禅师感化,放下了屠刀,表示愿意追随禅师,接受教诲。
为了救一只野鸡,禅师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样的慈悲才是佛教的真谛。割耳救鸡与佛祖割肉喂鹰的精神是一样的,都令人震撼。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禅师一样割耳救鸡,像佛祖一样割肉喂鹰,但我们都应该心存善念,行善行。
南怀瑾先生说:“在现实的人生中,只为自己一身的动机而图取功名富贵的谋身者,便是凡夫。在现实的人生中,如不为自己一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者,便是圣人。”
在罗伊
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自然的,攒学费就成了罗伊自己要做的事情,家里负担不起。一天,罗伊像往常一样,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大半天过去了,他还没推销出去商品,且他身上没有一分钱,更别说吃饭了。
饥肠辘辘的罗伊苦恼极了。后来,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门开了,为他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看到这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时,罗伊却有点不知所措了。
为了维护自己仅剩的一点尊严,他没有要饭,只是要了一杯牛奶。女子看他十分饥饿的样子,就给他拿了一大杯牛奶喝。罗伊慢慢地喝完牛奶,小心翼翼地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姑娘回答:“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从小就教导我:要对所有的人都充满关爱,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不图回报。”
听到这话,罗伊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就算是年轻姑娘叫他付钱,他也拿不出来。
“既然你这么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罗伊离开了这户人家。一路上,他感到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一股男子
汉的豪气顿时迸发出来。其实,在此之前,他是准备退学的。现在,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多年以后,罗伊已经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了。某天,医院接待了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得了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建议她转到大医院。
在这次治疗中,罗伊也参与其中。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经历时,他不由得佩服起来,面对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一般人早就放弃了,而患者从未放弃过希望。这位患者顽强的求生欲望感染了他。
此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闪过他的脑际,他要立即去病房看望病人。来到病房前,他惊呆了,这位患者,不!这位美丽的女士就是曾经给自己一杯牛奶的人。
回到办公室,罗伊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竭尽所能治好恩人的病!”
从那天起,罗伊特别关照这位患者。经过不懈地努力,手术成功了,所有的人都为之欢呼,但患者的家属脸上却蒙上了一层乌云。罗伊看懂了,因为那昂贵的医疗费账单……罗伊什么
话也没有说,拿着医疗费账单去了缴费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医药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