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上带回家的那两根木头,她本意是想要试着培养木耳,但无奈它们还是一天天腐烂,她已经已经尽量保持木头的湿润,每天都坚持洒点水,又怕光照到,所以上面还盖着东西。
但很可惜,这种办法是培养不出木耳的。
她在大学时候做过木耳培养的实验,过了很多年,其实具体实验的过程都记不清楚了,但隐约还是记得一些。
菌种,耳木,接种,驱虫这些步骤一个不能少,还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陈秀珠叹了口气,她还是把人生想的太简单了,以为自己弄两根木头就能很容易培养出来的想法太过天真。
不过这次失败她不会就此放弃,木耳她一定要种出来,她要带着桓哥儿过上好日子,首先就要有稳定的收入,这个时代女子又不能像后世那样自由出门打工,各种约束太多,所以只有做生意才是长远之计。
陈秀珠又去山上走了一趟,捡回两根木头,准备回去继续研究培养方法,一边研究一边做记录,将失败经验都记录下来,加以分析,慢慢去做。
人工种植木耳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眼下过冬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陈秀珠瞄准了秋收。
百姓忙了一年,就等着秋天收成,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每年这个时候,几乎漫山遍野都是人,男女老少都在山上忙碌。
陈秀珠家里地都租赁出去了,她不用去秋收,所以等于所有人都忙碌的时候,她反而是最闲的,既然如此,那何不利用这段时间赚钱点。
每年秋收时候,因着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几乎各家的劳动力都齐上阵,人口多的人家还能留下个女人准备午饭,但本来就人口少的人家,这吃饭就成了难事。
陈家村有这种问题的人家还不在少数,所以基本上都是提前
做了一大锅馍馍,上山前一人揣两个,饿了就一口馍一口水。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将做好的食物卖给他们,价钱又不贵的情况下,他们应该会愿意买,毕竟如果可能谁也不愿意吃又干又硬又没味道的馍。
陈秀珠想到了快餐,有荤有素有汤,而且她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肯定能做得好。
这么一想她立刻有了主意,往宋村长家去了一趟,要做那么多饭菜,靠她自己这胳膊腿来回搬运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她想到借车。
“平时到没问题,但是你也知道现在要秋收,这驴车家里也得用。”宋村长有些为难的说道。
“我不是借驴车,我想借您家的手推车。”陈秀珠说道。
宋村长家算是陈家村里十分富裕的人家,除了驴车还有手推车,再没有驴车的那些年,就是用手推车将山上的粮食运送回来的。只是后来日子好了,这手推车就闲置下来了。
宋家现在有了驴车,手推车自然就没用了,陈秀珠来借的就是手推车,“我也不白用您的车,这手推车我一天给您一文钱租金。”
“你这孩子,借个车给什么钱。”宋村长立刻说道,“这手推车你想用拿去用就是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用处,让你婶子给你拿。”
陈秀珠再三道谢,跟着村长媳妇去取车,不顾她的拒绝坚持给了十文钱,“我先借十天的,十天后要是还要借,我再给您补钱。”
村长媳妇不肯要钱,陈秀珠却坚持要给,她不愿意欠人情,一次两次是情分,欠的多了未免让人讨厌。
“婶子,您要是不肯收钱,我这车可不敢借了。这钱也不多,权当我请你们喝杯茶水,您要是再推辞,我可真要过意不去了。”
见她掏钱硬塞过来,村长媳妇只好收下,又见她话说得让人舒坦,
笑道,“你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你要在村里做生意,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跟婶子说。”
陈秀珠再度道谢,推着小推车回家。
解决了这个,还要买几个装饭菜的木桶,除此之外就是到时候要卖的菜了。
卖什么菜也是有讲究的,太贵的不行,太便宜的不新鲜也不行,所以在选择上就不那么容易。尤其现在交通不便,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她买菜就不能每天都去。
最好是一次能买上两三天的量。
量多一个是采购方面,二来也能把成本压下来,这样一想,她就想起个人。
白恶霸就是专门给镇上各大酒楼统一配送食材,如果她能从白恶霸那里批发食材,倒是能够省了她的麻烦。
这么一想,她当即决定去镇上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