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珠看着三个孩子的眼神,又看了眼朱先生落寞的背影,脑子一抽,答应了。
她后来想起这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当时肯定是没少喝,不然怎么可能一个小村姑还敢办学堂,而且将来她的学堂直接跟官学叫上板更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如果她知道日后会因此惹来无数的麻烦,她肯定这个时候会坚决拒绝。
但事情没有如果,当时那一刻,她就是答应了。
朱先生也没想到陈娘子如此有魄力,小小一个女子,竟然敢办学堂,他被鼓舞了,所以立刻表示愿意留下来,为陈秀珠学馆出一份力。
陈秀珠发誓,她当时真的只是一冲动答应了,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个消息已经散布的全镇都知道了。
那些正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发愁的父母,这下仿佛都找到了救命稻草,分分找上门来,表示支持她办学馆.
陈秀珠就这么赶鸭子上架,被人民群众给架了起来,事情到了这里,不是她想不做就能不做的了,硬着头皮也要上。
清河镇的少学馆取消,原先的学馆地方就空置了下来,这块地归官府所有,如今也被官府回收,陈秀珠准备租下这个地方。
吴县令现在麻烦事一堆,但到底还没被罢官或者怎么样,暂时还是有实权的,听闻她要租下学馆的地方办学馆,也愿意支持她的想法,所以价格上给的很优惠。
陈秀珠签了十年租赁约,约定按照年付的形式交租金,先交了一年租金,之后的手续能麻烦一些,虽是私学,但同样要层层审批,获得认证资格才能教学。
所谓的审批,说到底就是看你银子给多少,给的多就顺利办下来,给的少就各方面刁难你,拖你个一年半载的。
吴县令这边倒是容易,只是往上知府那边就犯了难,知府跟吴县令不是一个
队伍的,两个人不合,想找他办事不太容易。
陈秀珠知道这些孩子们还都等着上学,这事不能耽误,她决定亲自去一趟宁州,去见见这位赵知府。
宁州下面有十几个县,阳平县只是其中之一。
苏云喜说走就走,临走前把大妞从梨树镇调了回来,大妞是自己人,可以信得过,由她照顾三个孩子她也能走的放心一些。
宁州很远,陈秀珠赶着驴车,走了两天两夜,才算到地方。
宁州城比阳平县又大了几倍,繁华更甚,陈秀珠一进城就看到不少马车走在城内,再看看她的驴车,差距一下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宁州城内不仅有钱人多,高官更多,寻常人家可用不起马车,形象点比喻就是开大众桑塔纳的和开劳斯莱斯的区别,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陈秀珠的驴车在城门口就被限制行驶了,原因是不是宁州城的驴车,外地的驴没有通行证不许进城,目的是限制车辆数量,免得造车堵车危险。外地车辆都要暂时寄存在城外,离开的时候再取走,期间会有保管费用产生。
总之进城处处都得花钱,而且大城市的人还有种看不起她这种乡下人的感觉,问个路都爱答不理的,据说从口音就能听出是外地的。
陈秀珠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知府衙门的大门,刚说出要找赵知府,门口看守的人立刻指了指一旁排长队的人群,“过去那边,排队叫号。”
每天来知府衙门办事的有很多人,现在还施行了排队叫号,过去先要登记一下,然后有专人给你要办的事情做个分类,之后会分给你一张号码牌,之后就是漫长的排队等待。
排了半天队,好不容易轮到她的时候,她把自己要办学馆的事情告诉了负责登记的人,“劳烦问一下,我这个要排多久?”
“
这个不好说,快的话三五天,慢的话一两个月也有可能。”登记人员不耐烦的回答了一句,直接喊下一位。
陈秀珠打听了一下,这些等待的人,最长的那个已经等了快一个月了,他是来知府衙门办房屋落户问题,因为当时户籍问题产生一点纠纷,所以当地办不了,要到知府衙门这边办理。
听到这些人等待的时间,陈秀珠终于理解了,吴县令办事速度堪称神速了,她以前只是觉得吴县令是个还算不错的官,如今看了这位赵知府的办事效率,他现在觉得吴县令就是绝世好官。
登记之后,陈秀珠每天都会到衙门门口问一下,但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根本就没有任何回音。
这些官员不办事,故意为难人,排队登记这边公然出现了黄牛,代排队等人,只要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