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桢甚是高兴,感谢之情溢于言表。派人取来了众多珠宝赠与那女子。那女子摇头拒绝,飘然而去了。
众人正在门外焦急的等待之时,连暖看到了建业王在城门处张贴的求医告示。连暖甚是着急,来到了建业王府。恰遇于涛,于涛便带着她来到了司马绍的门外。
六个时辰很快到了。然而司马绍依然没有醒来的迹象。这一下门外的众人像炸了锅一样,叽叽喳喳的议论开了。建业王更加手足无措,只是一个劲的搓着手掌,唉声叹气。连暖突然记起离开琅琊郡时俊茗师父赠予自己的那个锦盒。她拿出锦盒对司马桢说道:“王爷,这是我下山时师父赠的道家丹药,师父说有延气续命之效。王爷可肯给世子服用?”
司马桢低头沉思,他心中揣摩:这几个年轻人意气相投,断没有加害绍儿的道理。如今绍儿昏迷不醒,若是再拖延下去,只怕更加危险。如今江南名士最喜服用的寒食散,便是道家的丹药。这个娃儿拿出的药丸,纵使不能酒醒绍儿,至少也不会加害于他。罢了罢了,吃吧。想到此处,司马桢说道:“请公子为我儿服药。本王感激莫名。”
连暖便走进司马绍的房中。刚一迈进门去,连暖便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此气味连暖似曾相识。她努力的回忆着,突然,她想到了。这个味道就是在宿县城隍庙救她的那位高人身上的花香味。连暖暗想:难道是他救了我?不对,那日救我的人是个女人。罢了,有缘日后自能相见。连暖的眼神这房间里转了转,除了躺在床上的司马绍,空无一人。
连暖走近床前,取出药丸,分成两半,塞到司马绍口中,再倒了一点水冲下。然后,连暖抓起司马绍的手,便欲试试他的脉象。
此时的司马绍,恰是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时辰。恍然中,他觉得自己穿行在那烟气缥缈的阁楼之中,悠悠荡荡,来到了不知何处的一个地方。只见绿树清溪,朱栏白石,秀丽典雅,一尘不染。正在游览间,只见两个青衣童子来到面前,齐齐躬身,打个揖首,说道:“我家娘娘请你过去说话。”青衣童子前引便行。司马绍随后跟来。转过后殿墙角门,青衣道:“司马绍,从此门进来。”司马绍跟入角门来看时,绿叶盈帘,香风拂拂。一座青石桥,两边都是朱栏;岸上栽种奇花异草,苍松茂竹,翠柳夭桃;桥下翻银滚雪般的水,流水潺潺,磷光闪闪。两行奇树,中间一座大朱红棂星门。司马绍入得棂星门看时,抬头见一所宫殿。那宫殿门楣上赫然题着“九天玄女宫”五个朱漆大字。司马绍入的宫来,回头看时,那青衣童子已不见踪影。正踌躇间,忽听到环佩相碰之声,后边走出一人,司马绍凝神望去,顿觉天人降临。那女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司马绍看的呆了,看到了如此仙子,便觉得自己在人间所见皆是庸脂俗粉,不堪入目了。忽听的那仙子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伫立发呆的司马绍。
司马绍记起青衣童子所言,俯身叩首:“司马绍拜见娘娘。”
那娘娘也不答话,手一挥,两个青衣女童执着莲花宝瓶,捧着过来,斟水于杯内。一个为首的女童执杯递来,司马绍起身,不敢推辞,接过杯,朝娘娘跪饮了一杯。司马绍觉得这水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润肺甜心。另一女童将一白玉章圭之器塞到他手里。
那娘娘走上前去,拍了一下司马绍的头顶的发髻,笑着说道:“煊赫繁华半梦尽,缘尽缘出绿玉从。孩儿,赐你玉圭,你应是这半壁江山的主人。既已服我家仙药,便也该醒了。”说罢,使劲的拍了一下司马绍的头。
司马绍立即惊醒了,他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张清秀俊美的脸。正是连暖在关切的看着他。他的手紧紧的抓住了连暖的手,满是汗水。刚才的梦境是如此真切,他楞了,呆呆的望着连暖。
连暖慌忙松开司马绍的手,涨红了脸。她轻轻说道:“你终于醒了。”转头对门外众人喊道:“王爷,世子醒了。”
众人奔至司马绍的床前。司马桢喜极而泣,站立不稳,被张管家扶着走出去了。这几天来,司马桢经历极大的精神压力,他做了无数次的假设,然而无论如何假设,前提都是司马绍醒来。
司马绍呆呆看着床前的人,他的脑海里闪现的还是那个仙姿绰约的身影,“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他问连暖:“我为什么会抓住你的手?是你拍了我的头吗?”
连暖摇了摇头。司马绍问:“还有谁来过我的房间?”
于涛回道:“是一个仙女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