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望之看着明曦,笑道:“好,我明日上朝就和陛下说。?6,1-看.书.网_ +追?最¢新¨章¨节,曦儿,谢谢你提的意见,堵不如疏,陛下也是聪明人,他会同意的。”
翌日,金銮殿上。
朝会气氛凝重。
陛下因孙太妃牌位入主太庙之事震怒,罚跪许望之的消息己经传开。
众臣屏息凝神,都在暗自猜测着,今天是否还有后续风波,目光不时瞟向队列之中面色平静的许望之。
元君尧坐在龙椅上,冕旒后的目光幽深难测。
就在元君尧目光投来之时,许望之抓住时机,走到御阶之下,深深一揖,抢先一步开口道:“微臣许望之,有事要奏。”
元君尧眉峰微挑,语气听不出喜怒:“许爱卿有何事?”
许望之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向元君尧:“陛下至纯至孝,思慕生母孙太妃之心,感天动地。臣昨日回府,深思陛下拳拳孝心,辗转反侧。陛下欲使太妃娘娘身后尊荣无上,此乃人伦大义。然太庙规制,乃祖宗所定,供奉帝后,法度森严,轻易动摇,恐非社稷之福,亦有损陛下圣德。”
元君尧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这个许望之,当真是油盐不进,他简首是在找死。.k!a~n`s\h`u+g,u?a?n′._c!o?m¨
可紧接着,许望之陡然话锋一转,又道:“然臣以为,陛下孝心,天地可鉴,亦当有更妥善之法彰显,使太妃娘娘之德泽被后世,令天下万民感佩陛下之仁孝!”
这番话出乎所有人意料,连元君尧都怔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疑:“哦?许爱卿有何良策?”
许望之:“臣斗胆建议,可在京畿之外,择一钟灵毓秀之地,敕建慈恩寺,专奉孙太妃娘娘灵位。其规制,一应比照皇家寺庙,香火永续。更可遴选高僧大德或皇室宗亲子弟,常年奉祀,为太妃诵经祈福。”
“陛下可颁一道圣谕,褒扬孙太妃娘娘淑德贤惠,抚育圣躬,功在社稷。令天下臣民皆知陛下追思慈恩之切,感念母德之深。如此,既可全陛下孝思,使太妃娘娘享万世香火尊荣,又无损祖宗法度,更能彰显陛下以孝治天下、垂范万世之圣德!臣以为,此举实为两全其美之上策!”
许望之话音落下,大殿内霎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众人纷纷朝许望之看了过去。.t?a-k/a`n*s*h?u~.?c′o.m′
哟嚯,这许探花居然能想出这么迂回的方式,脑子开窍了啊。
不过,这倒确实是个好办法。
元君尧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
他想过许望之会顽固抗辩,也想过他会不会无奈屈服,却唯独没想到,此人看似迂腐,宁折不弯,居然还能想出这么一个讨巧的办法来。
这办法虽然没什么新意,前朝也有这样的做法,但胜在一个巧字。
随着许望之话音落下,殿上的臣子们也很快反应过来了。
纷纷附言。
“陛下!许翰林此议甚善,既能慰陛下孝思,又不违祖制,更能教化万民,彰显圣德,实乃谋国之言!”
“臣也附议!”另一位大臣紧随其后,“修建慈恩寺,供奉太妃娘娘,香火永续,功德无量,确比迁入太庙更为妥当!”
“臣等也附议!”很快,附议之声此起彼伏。
许多原本就反对迁太庙,却碍于皇帝孝心不敢驳斥的大臣,此刻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站出来支持许望之。
元君尧坐在龙椅上,冕旒的珠帘微微晃动,遮住了那双变幻莫测的眼神。
元君尧默默地盯着阶下躬身而立的许望之。
眼神阴鸷可怕。
凭什么?!
凭什么他能拥有曦儿,还能在朝堂上如此风光?
他抛给许望之的难题,不仅没能让许望之难堪,反而让他赢得了满朝赞誉。
许望之……好一个许望之。
许望之垂首肃立,姿态恭敬,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坚韧。
半晌。
元君尧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许爱卿……思虑周详,此议甚合朕心。”
“既能全朕孝思,又不违祖宗成法,更能泽被后世,彰显德化。好,很好。”
元君尧冷笑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腾的杀意和妒火,道:“准奏!礼部、工部即刻勘察风水宝地,拟建慈恩寺章程,规制务必尊崇,所需钱粮户部优先拨付!另,拟旨褒扬孙太妃淑德,昭告天下!”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