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年级后,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突然就多了起来。到了13岁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器官,也开始快速的发育,对这个世界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有了更好的认知和判断。
每天坐在那间宽敞的教室里,和我的五十多个,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们,把手臂折叠在表面斑驳的课桌上,或一只手臂,托起下巴,挺直了腰板儿,安静的听着丛老师那洪亮的讲课的声音。他的手很有力量,拿起粉笔写着讲义的时候,随着粉笔在黑板上游走龙蛇,粉笔屑落下的样子,像极了寒冷的季节里,那纷纷扬扬的雪。有时候,只听见崩的一声,那是在黑板上写字时,由于用力过猛,把粉笔折断的声音。他是一位性格慈祥的老师,在我的记忆里,他在课堂上,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脾气,有时候,我喜欢盯着他那浓浓的黑眉毛而出神,心里想,丛老师,你一定是一个好人吧。只是现在,过了这么多年,虽然是一个村儿的,但我常年求学在外,参加工作后,又不经常回老家,也不知道,他老人家过的怎么样了。
课本里每天要学习的东西,渐渐的,多了起来,因为升学考试,也就是初考的考试范围,考察的,绝大多数都是五六年级这一时间段的知识。
其实,我们这个年代,直到现在,还是九年义务教育,不管你的学习成绩有多差,至少是可以学到初中毕业了的。但是,在得到了那次丛老师对我的课间表扬后,一个对知识充满着无比向往的我,更加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丛老师说,咱们每次语文单元测试的考试范围,都是练习册和语文各篇课文的内容。于是乎,我在微曦初露的时候,在暮色降临的时候,在简单吃了口早饭的时候,在从家到学校有两三里路程的上学路上的时候,我都会随身携带一本练习册,上面写满了语文所学的关联词,课文词语段落,组词造句等方面的知识,我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每次考试,在我的试卷上,都是齐刷刷的对勾,那一个个红色的曲线,填补了我曾经备感失落的心,让我一次次的,对知识的探求充满了渴望。以至于现在,我喜欢胡乱写些文字,在这个平台发表,在那个征文大赛上露露脸,也许,真得要归功于那个时候,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有时候,因为来学校比较早,就和文祥,立国或者光宇他们(都是我的同村的孩子),跳过学校西边那并不太高的厕所泥墙,来到学校后面的空地上,看那地里头,深不见底的坟墓。大白天的,阳光照进坟底,可以看到下面有几颗骷髅头,那空洞的眼神,让你不寒而栗。幸亏是在白日里,和伙伴们手拉着手,向底下俯视,以至于在多年以后,还是很喜欢看网络上,或者影视剧里,关于探险的视频画面,这真的是一种情结。小时候的兴趣,会不自主的,陪伴着你的一生。现在的孩子,真得需要在很小的时候,让他(她)培养一个或几个兴趣爱好,未来进入到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可以使他(她)有一技之长,成为异于他人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还会跑到西边离学校更远的地方,那里有孩子们都很向往的水库。以前,只是在经过东沟村的时候,远远的看见那个沟里,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入到眼帘里金光闪闪的光芒。可是真正走到水的跟前,站在大青石砌筑的大坝上,向下而望,从未见过这么多水的我,瞬间感到一阵眩晕。我定定神,再次看那几百米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荡起层层的涟漪,完全不像前几年,去姥姥家串亲戚时,看到的村南那条小河的感觉。河边,有几个人坐在马扎上,悠哉悠哉地,挥动着钓鱼竿。一群鸭子,挥动着白色的翅膀,用力的拨弄着水面,嘎嘎的叫着,从近处游向远处。
我正沉浸在这个使我流连忘返的遐想里,伙伴们在远处喊我快跑吧,要不然上课就要迟到了。我忙把书包甩到背后,急匆匆的赶在他们后面,向学校跑去,边跑边对伙伴们说,放学了还来这里玩儿的话。
每天重复着学习和回家这两件事,尽管有些俗套,但日子过的还是很充实。我学会了数学课本里的分子分母换算,明白了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拿起了自然课本,了解到,除了我生活的这个小地方之外,还有更远的,充满五彩斑斓的世界;学习语文课本里的《将相和》,学习《海上日出》,学习现在想起来,那个当时从未染指过的种种文化知识。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又是一场鹅毛大雪,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五年级的日子,就这样匆匆的走完了。
来到了紧挨着五年级的那间教室,这里是我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的地方。在这之后,我即将奔向中学,我的求学生涯的第二个阶段。然而,在我耳畔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