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一路走走停停,所谓大路也不过相当于后世村镇间的联络线,比村村通工程的路面宽一些,却远远没有那么平整。马车速度根本上不去,见郑正明跟施元一路聊天打屁很是快乐,刘东方索性将驴拴在马车后边,也将自己塞到马车里面。
时近正午,马车来到一个镇子之上。繁峙县地无三尺平,这个上河镇虽然地处河道拐弯,处然而地形还是相对平整的,郑正明命自家车夫在镇上找家酒店打尖吃饭。
马车真的很糟糕,木质的车轮,木制的横轴,一点减震效果都没有,坐了一上午的车,人都快被颠散架了。施元望着直接碾在地上的木头车轮一阵发呆。上辈子县里有个拖拉机站,后来改为发动机缸盖厂,老施元当厂长那会儿,为了老仓库里那些废旧拖拉机头疼好一阵子,现在想来......没招,弄不来。弄个橡胶厂自己生产?施元摇摇头,工程量太大,很多条件也不具备。
“施元,去吃饭,盯着车轮看干嘛,”郑正明过来招呼施元,“俺家的车是附近村里最好的了,你看到横轴和那一副车杆了吧,那还是俺七叔在广西弄回来的。”
名牌产品吗,施元瞪眼看着郑正明,脑子在飞速运转,好像弄个橡胶厂也不是很难。橡胶树在哪?前世去过云南西双版纳,那里很多种橡胶的,回头记得问问老爹,他走南闯北一定知道。想起老爹,施元不由得头大,又是两个月没见人了,天天也不知道干些什么。
“你们快点,羊肉汤上桌了,一会儿凉了可不好吃。”刘东方在店里呼唤。
羊肉汤,乳白色的汤,汤里飘着翠绿色的葱花,碗里飘出渗人心肺的香气,店里做的跟家里做的就是不一样,因为家里不可能有连续不断火的汤锅。据喋喋不休的老板娘说,她家的汤锅有一百多年没断过。百年汤锅,在这个时空肯定不会少见。施元如是想,乖徒儿张鹏举家杀猪杀羊的刀都传了上百年。
“你们带饼子了吗?让死老头子给你们烩一下,吃着软乎。”老板娘热情的招呼。
带饼子?施元又走神了。出门前老娘是让带上干粮,可是去县城在路上就吃一顿午饭,晚上就到郑正明家的客栈了,带干粮太累赘,施元拒绝携带任何多余的东西。好像古人出门是要带着干粮的,来到这个世界十五年,最远去过镇上,有些世间规则还是不够明了,有机会还要多出门走走。好像还是有问题,出门离开百里之外要去官府办一个叫路引的东西,大概跟后世的介绍信差不多吧。读书,只有读书人取得秀才功名之后才可以畅游天下,不单单不会被盘查,还有很多想不到的益处。比如写上几首诗词,就像李白李贺那样,但好像他们走的都是青楼路线,也只有青楼妓馆才会花钱买诗词吧。
见施元看着羊肉汤出神,刘东方取出四个半干的烙饼让郑正明家车夫交给老板娘,车夫感激的连连谢着刘少爷,四份代表有车夫一份。平常车夫跟着本家出门,只有独自在车上啃冰凉的杂面饼子喝凉水的份,遇到好心的店家会给点热水,再好一点的会有一碗热菜汤,像是烩饼,基本上是没有的。当然杂面饼子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吃上的,只有出门或者出大力的日子才有的吃。
三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郑正明呼呼的喝了两口汤,烫的伸出舌头用手扇着。这时门帘一挑,走进一胖一瘦两个人来。
“胖头陀瘦头陀,”刘东方小声嘀咕。
“你写书写魔怔了,”背对着门的郑正明却没见到进来的两人,“这汤真热,厨子也是,做熟就得了,弄这么热干嘛。”
进屋的两人,大马金刀坐到旁边一张桌上。“老板,切一盘肥肥的羊尾,炖一盆羊头肉,炒一盘蒜爆羊肉,来盆羊杂汤,再烫两壶酒。”
刘东方吐吐舌头,小声说,“吃的完吗。”
施元则摇摇头,“太腻了。”
“你小娃娃说甚么屁话,爷爷出趟远门还不能吃些喝些,哪里还会嫌腻,”胖些的汉字看上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高五尺左右,身周应该五尺以上,腹腔太大说起话来瓮声瓮气,“那龟孙子皇帝老儿,征发劳役修坟,找咱铁匠干嘛!”
“捷轩慎言!”瘦子赶忙一拉胖子,瘦子身高在七尺左右,浑身却也没有多少肉。
“捷轩什么,俺叫刘宗敏,你别弄那些假木三道的斯文。也不知俺那倒霉爹,还指望俺读书取功名咋的,请那个王八先生给俺起个字,捷轩、捷轩,什么狗屁东西,难听死了。”胖子刘宗敏喋喋大叫。
刘宗敏?施元心头又是大吃一惊,这是老天爷派来晃点我的吗?咋就能遇见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