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在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朝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属代郡,后属太原郡。新莽改为鲁城,东汉复称卤城县,属雁门郡,建安中废。西晋复置繁峙县属雁门郡,永嘉年间废。北魏复置繁峙县,隋置繁峙县,初属代州,后改属雁门郡。五代属北汉,金贞佑三年升繁峙县为坚州,属太原府。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坚州为繁峙县,属忻州府。
“这也是一座老城了。”施元望着繁峙县城门颇为感慨,老施元没去过后世的繁峙县县城,但是去过很多所谓的古老城市都是没有城墙的,就像是北京,老施元也只是在照片里见过古城墙。
郑正明一马当先,晃晃荡荡向城门洞走去。
“站住!”守门兵丁一声暴喝,从城门边上的小屋里冲了出来,“你干什么的?”
“我是县尊邀请来......”郑正明故意拖着长音,“你刚才吓着我了。”
“对不起对不起,小的不知少爷大驾光临,少爷请。”兵丁一侧身,右手握拳捶胸,这是行了一个军礼。大明朝这个时代还是诚信比性命更重要的社会,人无信不立,而敢妄言知县大老爷是非,拿大老爷开涮的绝对没有,也绝对不会有。当然郑正明也并不是撒谎冒充,人家本来想说:我是县尊邀请来参加童子试的,你们不给机会啊。
郑正明轻哼一声,一抖长衫下摆也不理他,径直大摇大摆的朝门洞走去。刘东方在后边都看傻了,这是一波什么神操作。
按规定进城门每人要交两个铜钱的税钱,如果带有货物,货物还要根据估价交税。虽说明朝对于商贩的社会地位比较苛刻鄙视,但是商税却是不高,明初按三十税一,到了施元这个年代已经提高不少,大概十五税一的样子。被后世称为老西的山西人做生意那是一种天分,讨价还价的功夫天下第一,也所以得了个抠门的名头。讨价还价不单单是在于交易中,即使进城门交税也是要讨价还价的。这也许是一种习惯,即使守门官吏也是习以为常。
刘东方上前一步递上一张保甲开具的路引,还有一张来自县教谕由郑老夫子画押的报名表,本来身着长衫的刘东方和施元也可以大摇大摆入城的,可是马车和车夫还要打麻烦。守门兵丁端详了一阵两个身穿青衫的学子,又看了看装着行李的马车和毛驴,请示过守门官吏后摆摆手,示意几个人赶紧走。
“看来科举还真是妙用无穷啊。”施元不由得一声感慨,“省下几个老钱,晚上加顿大餐”。
“那是,等我们取得秀才身份后,那可是见官不拜的,所有杂役摊派更是找不上我们,即使田亩税,有了秀才功名也是免八十亩的。”刘东方一副财迷的样子说道,“八个钱能加什么餐啊,四个人吃一碗打卤面都不够”。
“以后出门一定邀请东方兄同行,都不知道能省多少钱。这家伙算账是把好手,卖稿子的钱都让他算出油花子来了,买个驴还要母驴,说是......说是可以......”郑正明调笑着实在说不下去,毕竟都还没有成婚,说生啊养啊的不合适。
“为什么还是买了叫驴(公驴的别称)?”施元一脸严肃的歪头问道。
“草驴(母驴的别称)跑不动啊。”郑正明瞅着刘东方坏笑,“施元你不是讲说,程咬金骑的母马大肚子蝈蝈红,我琢磨着东方兄的驴......”
当的一声巨响在街边响起。众人向响声处看去,紧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陆续响起来。
“结婚!”郑正明在施元耳边大声喊。
这天都快黑下来了,才举行婚礼,二婚?施元哪里知道古人结婚仪式都是晚上举行,要不然大白天的送入洞房干嘛。
“老吴家三儿,这又是抢谁家闺女了,造孽啊。”鞭炮的间歇中,施元听见了路边行人的一声叹息。
悦来客栈。灯笼上一个大大的郑字,一般是用来标识这家产业主人的姓氏,灯笼旁边是一个布幡,竖排写着中规中矩的四个字,几乎每个普通城市都有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悦来客栈,就像老施元生活的八九十年代的站前旅馆一样。
客栈掌柜的见是本家少东家到来,赶忙安排店小二跟车夫一起卸车。自己跑前跑后给三人安排房间,端茶倒水。
“掌柜的你也不用忙,我们三人住一间房就行,咱是买卖家,留出客房给客人住。”施元喝了一口茶,继续对掌柜的说道,“你知道刚才放鞭炮的吴家娶亲的事吗?”
“施少爷说的是吴教谕家吧,吴教谕有三个儿子,长子跟随教谕在任上,次子夭寿,就这个三儿是个不省心的,”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