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府试是连续考三天,不像县试可以每天回家。所以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是要带着被子和食物进考场的,考场会给学子们提供清水,以及烧水的炉子瓦壶。只是这大热天的,谁会去烧水喝呢,一般考生都是喝点生水,这个时空层位上喝生水是正常的平民生活,喝开水喝茶是属于奢侈品,并非一般家庭能够企及的,始终烧热水的柴火也是花钱买来的。
一大早施元提着食盒,背着装有笔墨砚台的书包,李大业背着施元那个特有的四方形行囊,跟随大队人马一起向考院进发。
考院的考棚前有五队衙役在正门前,检查学子书生的证明以及随身所带行李,检查很仔细:被褥不能有里,袜子必须是单层的,衣服也必须是有拆缝的,砚台都不能过厚,糕点都得要切开......
衙役检查的这么仔细,就是怕夹带作弊,免得日后被追究责任,只不过北方地区的考场早就没有了考场严肃的气氛,兵丁们随意的聊着天,随便用刀尖捅捅戳戳就算完事。
即使不认真,前面还有不少考学子所带的东西不合格,所幸也没有被查到夹带作弊,只要不是作弊的东西,不合格的话东西留下,人可以进去。科举考试这么多年了,作弊处罚也很严重,至少施元排队等候这段时间,没有发现有人被查出任何夹带作弊之物。
衙役搜杳就跟老施元所处的后世安检似的,甚至比后世的安检更加仔细认真,施元带的一大堆东西都被打开检查了,熟食和烙饼都被衙役切的乱七八糟,不过大小恰好可以入口了。
检查完后,施元再次施展了令人目瞪口呆的绝技,被翻的七零八落的被子、衣服,在眨眼之间被施元再次捆绑成豆腐块的模样,在旁的搜捡兵丁都是看的目瞪口呆。
进入正门后,就有略通文墨的小吏检查核对学子的身份履历,核对后有兵丁差役人等引着书生学子去了各自考号对应的考棚。
施元仔细端详了一下自己所属的考棚,棚顶比之县学的考棚好了许多,至少不用担心下雨会淋湿考卷衣服。考棚里一共两块木板,被当做桌子的横板抽出来可以与当做凳子的横板拼成一张睡觉用的床。施元目测拼成的床的长度大约一米八,以自己还没完全发育好的身材是没问题的。郑正明那个胖子长短没什么问题,宽窄就差点了,估计那个家伙晚上是不敢翻身的。五人中傅山最高,也就一米七多一点点,也没问题。麻杆似得刘东方好像跟傅山差不多,不过经常趴着写字的缘故吧,刘东方有点轻微的罗锅,在老施元家乡也叫蛹肩。程康庄就更不用说了,年纪小身体很健壮,可是没有高度。也不知道以前老施元所读小说里那些身高丈二是个什么概念,至于双膀一较劲,力托千斤闸则完全属于艺术夸张了。
考棚一角,还真有个红色陶土烧制的小炉子,施元端起来放到桌子上仔细看了看,做工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好有劣质的一批,但是这个炉子的设计是比较吸引施元的。浑然一体烧制的炉子放进木炭烧点水是不错的,可惜施元提前并不了解这些,也就没带调料,要不然——带的熟肉可以考来吃一下,还可以带点生肉、细盐、五香粉、孜然、辣椒粉。卧槽,辣椒粉,施元此刻思维发散,想起了拜托施大宣找辣椒种子的事,这次施大宣来去匆匆也忘了问他。想远了,还是想想烧烤的事,烧烤什么?鸡腿、羊肉......不对啊,这在考场上烤串弄的热闹了,算不算搞乱考场秩序啊,还是算了吧,想撸串等考完了,施元狠狠咽了一口口水,真的很想吃烤串喝啤酒。
与县试程序大同小异,只不过中间是连续考,考题要求字数内容等也比县试复杂一些。府试考试没有试帖诗,施元也就不用费心费力的去抄袭了。
三天时间转眼即逝,感觉自己快要馊了的施元,在听到收卷的锣声后,立刻整理行囊,交了卷子之后,就向考场大门冲去。
施元远远看到考场大门处,有个人扶着大门外一棵树,出于好奇心,走近一些发现,这个人竟然是吴孟达。“吴兄早啊!”施元走上前拱拱手,准备打个招呼后赶紧回客栈洗澡。
吴孟达依然扶着树低着头,竟然没有招呼施元,只是抬起另一只手摇了摇。
施元心中暗哼一声,这人什么毛病,怎么就忙的顾不上打个招呼了。
“少爷,少爷,”吴家书童匆匆忙忙跑了过来,手上却是端着一碗清水。
不对啊,考场里面有水啊,巡逻的兵丁差役还负责在每个人的水壶里加水的,不至于渴成这个样子吧,难道吴家的生活好到了不喝生水的地步吗?好像没有吧。
喝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