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结束,凡是中榜学子即可正式被称为童生。只有被称为童生之后才有资格穿着代表读书人身份的蓝衫,虽然还不能像秀才举人一样免税免杂役,可也能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了。
放榜的日子,各自的书童下人等比本家主人还要兴奋,一大早的就相约奔了府衙门前广场。期待啊,假使主人们高中,这些跟班们就会有不菲的奖赏。
施元瞪着眼看着房顶,房顶是用秫秸秆用麻绳扎一起,然后再扎到木条上,最后用泥土加谷糠搅合一起抹平。这个时代北方已经使用的一种白色涂料被称为粉子,粉子用水稀释后加入米汤,用来刷墙非常白净,一般的小富之家都已经使用。客栈的白墙白屋顶很是洁净,也可能是经常打扫的缘故。施元眼睛虽然盯着屋顶看,眼神却是慢慢涣散。
大明崇祯四年,按西元纪年今年应该是1631年,还有差不多十几年大明国就要完蛋喽,施元长叹一声。对于一个升斗小民处于历史长河之中又能如何,李自成大约也称闯王了吧。记忆中崇祯接班第二年裁撤驿站驿卒,按说李自成会下岗失业,然后是李自成跟着舅舅高迎祥扯旗造反。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都会赶着回家听收音机,等待播放历史小说《李自成》,以至于长大以后还仔细研读了教员的《中国历史上农民**问题》的演讲稿。历史处于这个位面消息渠道太过于闭塞,就像瞎子摸象一般。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先见,堪称绝密级别的历史先见,但是如何地对应目前形势,却是茫然无措,所有的优势也就体现不出来。山神庙自己也是突发奇想,现在想想还是有很多问题。第一应该搞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哪怕是飞鸽传书之类的。第二应该搞一些人组建个情报传递系统,嗯,还应该建立一小支特种兵部队......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儒家四书五经之外的东西,貌似不是很有兴趣。要不然在开办学校的同时再收几个徒弟?这个年代徒弟是亲属之外最为忠心的人,张鹏举现在干嘛呢?......
施元猛然从床上坐起身。
“你吓死我了。”程康庄一个虎跳闪到一边。
“你们什么时候进来的?怎么也不招呼一声?你差点吓死我好不好。”施元也是被安静坐在床边的程康庄吓了一跳。
“大哥他们都在大堂上坐着,让我来喊你,见你直愣愣的盯着顶棚,还以为你被魇住了,你这人吓人会吓死人的。”程康庄右手抚胸,看来是吓得不轻。
施元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瞪时间太久了,都忘记了眨眨眼。“大哥他们......”
突然客栈外边响起了一阵鞭炮声,鞭炮声音很短,施元估计也就是一百响的那种。
“恭喜吴府宪达老爷,高中府试乙榜第二百三十八名。”鞭炮声毕,立刻又响起了报喜的喜歌声。
“府试取二百四十名,中了二百三十八有什么可报喜的,听声音吴宪达还打赏报信的了。”施元咕噜一声,拿毛巾搽了一把脸,这个时代的毛巾也是奇葩,粗布上面挑起一些线头,弄湿后很硬,搽的脸皮生疼。
“少爷!少爷!”郑正明的书童连蹦带跳的跑进客栈的院子,“少爷中了,中了!”
话音未落,客栈门外就又响起一阵鞭炮声,“恭喜郑府正明老爷,高中府试乙榜四十七名。”
郑正明看看自家书童又看看门口报喜的,撇撇嘴,“就一份赏钱,给谁?”
本该热烈的气氛顿时静了下来,赏钱本来不拘多少,三五个钱也行,大方点的抓一把也就二三十文钱,更有钱的赏个小银锞子,也就一钱银子,折合铜钱八十文左右。对于一个中了府试的童生再穷也不会抠门到只有一份赏钱。当然施元他们自然知道郑正明是在装逼调侃。
“老三你就别逗他们了,都有赏,都有赏。”刘东方边说边拿出一个装钱的口袋,抓了一把给报喜的杂役,又抓了一把递给书童。
“老二准备的挺充分啊,这一袋子钱什么时候换的?咱们五个人都够用了。”傅山看着刘东方手里的袋子笑道。
“这种事本该老三去干,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老三没动,我就越俎代庖了,我应该当个账房先生比较符合身份。”刘东方自嘲的颠颠手里的钱袋子,“这阿堵之物还是更符合老三气质。”
“行行行,以后我就当管家,你们......”郑正明突然停住言语,愣在了那里。
“老道!”刘东方跟程康庄异口同声的喊道。
“老道唱的道情里有一句话我一直不明白,方人是谁?是姓方的人还是长相方正的人。方人是个英雄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