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时爸妈买了新家,在十二楼,不算高,却可以看很远。
新家像一个陌生人,但很安心,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在一起,用新鲜填充无限的回忆。
房子还没有完全安置好家具的时候,显得有些空旷。新家离学校有些远,但我一直都是自己走路上下学便喜欢直接回新家。爸妈晚上也会回来,让房子有了点人的味道,但却没有多少人的声音。
小学毕业的暑假,爸妈每天还要上班,妈妈将近中午出门,爸爸要去别的店要早一点出门,晚上十一点之后才会回来,奶奶在之前的房子(一楼)不会来我们这,我没有什么要做的事就一直待在家里。
我们家不会出门旅游,一是因为父母比较忙,二是因为不觉得旅游没有什么意义,偶尔出去也是因为去也是因为有事或者亲戚来了出去玩玩。久而久之即使想出去玩也会把这种情绪按下去,即使不怎么喜欢宅,却一直待在家里。
父母出去了,家里除了我便没有人了,客厅和电视的灯光亮着,其余一切都是暗的。怕浪费电,上厕所和回房间睡觉都不会开灯,起初一个人会有些害怕,渐渐的习惯了。家里没有什么饭菜,只有泡面,两个月来全都在吃泡面,但从没有吃腻过。
无事可做,一直看电视,看海贼王,从早看到晚没有停,那时海贼王才只有七八百集。等到了晚上十点多就上床睡觉。
一天一点实际的事都没有做,麻木,头疼。
但没有改变。
初次见面
“你好。”
脑海中的另一个“我”渐渐诞生。
窗帘被拉上,昏暗的房子,静止的沙发上,躺着无声的孩子。
营养不良让孩子的脸色显得苍白。
电视上闪烁的光,让这间房子显得有些诡异。
孩子的眼神中看不到光彩,看不见活动。
光映在眼睛上,像隔了一层膜。
“嗡嗡嗡~”
嗡鸣声陷在脑子里,越陷越深,声音越来越大。
想吐却无能为力;
想睡却无能为力;
想死却没有必要。
电视的被暂停了,嗡鸣声更大了。
他尝试着与自己聊天,尝试幻想。
渐渐地他听见了别样的声音,很轻,很模糊。
隐约有些痛苦,又像是在打招呼。
过了很漫长,他渐渐睡去。
这觉应该不能算休息,更像是逃避。
睡醒时嗡鸣声已经消失。
“你好啊。”
“你好。”
“挺正常的吗。”声音中带着装出来的戏谑。
“因为我知道你是谁,想让你消失你就得消失。”
“是吗?”
“算了,不聊这些,陪我说说话吧。”
“聊什么?”
“就聊这部动画,也没什么聊得了。”
“不学习吗?”
“没必要,学习还是交给学校的我吧。”
“得,你知道思维暗示吗?比如说你现在觉得这个人不好看,但我一直和你说她好看,你潜移默化中就会对她改观。”
“嗯,所以,我更喜欢让别人离我远点。”
电视又动了起来,环境依旧昏暗,孩子依旧是那个孩子。
但,现在开始了一场无声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