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444章

第444章

……

张书堂这一开口,彻底成了士绅们的定心符。

十数个士绅,人人或多或少,都参了股。

片刻之间,朱由检就得到了折合两千三百多万白银的入股钱物。

倪元璐这个户部尚书,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有了这么多银子,陛下的大计,再进一步啊!

内监们拿出了一张张股权书,一式三份填写完毕之后,让众人签字画押。

……

毕懋康年事已高,忙碌了几天,累的病倒了。

毕懋康一倒,毕懋良也有些伤风感冒。

朱由检心中大惊,生怕这个在历史上就在这时间前后挂了的老臣,一命呜呼。

于是强行下令让毕懋康毕懋良两人休息。

他给了两个老臣皇家武器制造局院正的头衔,让两人安心养病,等身体好了之后,再带带徒弟,教书育人。

此时,接替两位老官事务的,是两人的徒弟和子侄们。

其中,以张继孟、毕登辅、毕登翰最为出色。

(前者是两人最出色的徒弟。后两人是两人的子嗣,至于是否是直系后人,找不到记载。这三人,都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朱由检对王廉道:

“将纺织机的图纸拿来,交给张继孟。”

王廉打开随身携带的匣子,取出一卷图纸,递给了张继孟。

早已知道皇帝出手都是好东西的张继孟,急忙打开图纸,只是一眼,他的眼睛就瞪大了。

“啪!”

张继孟一巴掌拍在大腿上:

“妙!

妙极!”

一旁的毕氏两兄弟,急忙探头去看,只是一眼,两人也愣住了。

“我怎么就没想到?”

毕登翰瞪大了眼睛,嘴里嘀咕道:

“只是放倒了纺轮,只是让横着纱锭竖着,就能增加这么多纱锭?”

身为一个江南人,毕登翰自然知道黄道婆改进的纺纱机,一般也就3--5根纱锭,也就是一次只能出三五根纱。

这么一来,想要做成一匹布,就算是熟手巧妇,日夜不停,都需要两个月时间,若是手笨拙不巧,便是半年,也难以纺织了一匹布!

而这机器上,竟然一次动力,便能纺出数十根纱锭?

咦!

毕登辅盯着上面的一行小字,探头仔细去看。

“这……”他惊呆了。

只见上面用蝇头小字写着:若改为水力驱动后,只要力量足够,便是一次带动百根纱锭,也是可行的。

甚至,伴随着动力的进一步提高,一次足以纺纱数百之多……

……

朱由检含笑的看着三人。

他拿出来的,自然不是第一代珍妮纺纱机,而是水力纺纱机。

也就是卷轴纺纱机。

说实话,珍妮纺纱机虽然能增加到八十个纱锭,效率是黄道婆纺纱机的十几倍,然而,因为技术问题,珍妮纺纱机造出来的纱线,粗细不匀、劲道不足容易断裂,质量太差。

直到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后,才解决了质量不行的难题。

……

士绅们早已听过二毕的大名,眼见两人教出来的高徒,都一副痴呆模样,心中不由对刚才入股的行为,彻底放了心。

陛下在王府洲三岛上大建作坊的事情,他们早有耳闻。

既然这新型纺织机,能让张继孟三人如此失态,这件事该是稳了。

众人正在欣喜自家将会彻底崛起,张继孟已经抬起头来:

“陛下,这东西纺织出来的棉布,不如黄道婆织机纺织出来的精美,还需要改进。”

身为技术牛的张继孟,当真是情商低的可怜。

他丝毫都没有看到周围刚刚投了钱的士绅,已经一脸苦瓜相,直言不讳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