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隋御史 > 第2章 宜官吉

第2章 宜官吉

其八人武冠绛韝,执青仪囊在前。囊题云‘宜官吉’以受辞诉。——《隋书·百官志》

隋文帝治下,百官无人不畏惧宜官吉。

当初,杨坚先以外戚身份摄政上位,而后改元大隋,百僚明面上虽做臣服状,暗地里包藏祸心者却不在少数,为免口舌生乱,杨坚于是在开皇二年对御史台进行了改制。

这次改制,对监察机关进行了极大的赋权,除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外,还特设了宜官吉衙署。

“宜官吉”三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监察风俗,据说在梁朝,御史台官员在督查地方时,前方有数名武卫开道,每名武卫各执一个青色囊袋,称作青仪囊,囊上绣有“宜官吉”三个大字。

百姓诸吏凡有冤屈者,可将诉求辞讼投入青仪囊中,御史台以此观风天下,纠察不法行径。

隋文帝取“宜官吉”三字为新衙署的名称,用意也正在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宜官吉衙署虽设在御史台之下,却不属于御史台管理,而是由皇帝本人亲自统领。

宜官吉内设四大检校御史,分别微服监察东西南北四方的州郡事务,一旦发现官员有不法行径,各地的纠官就会立马报告四大检校,继而上呈皇帝。在隋文帝执政初期,宜官吉因高效的打击力度而令天下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但凡事皆有两面,随着隋文帝年老,其猜忌苛察之性特为尤甚,宜官吉也因此成为了他生杀百官的利器,到了晚年甚至频繁地当庭杖杀大臣,宜官吉又因此变成了百官谈虎色变的衙署。

直到仁寿四年,隋文帝忽然驾崩,这座独属于他的神秘衙署也随之退出大家的视野。

宜官吉建制二十余年,如俯瞰天地的神明,惩奸除恶的同时也记录了许多帝国的秘密,这其中也包括着这位传奇帝王的暴毙之谜。

凡此种种也引来了新君杨广的忌惮。

大业元年,杨广忽然下令缉捕宜官吉散布在各州郡的纠官,一时间浪潮汹涌,人人自危。

但在风声鹤唳中宜官吉四大检校却悄然消失,再也找不到任何踪迹。

广海寺吏舍,月光明朗。

“恕卫某无礼,既然事涉深广,还请阁下说清来意,区区宜官吉玄武几个字着实难以让本官相信你。”

断臂人冷笑一声:“我只剩一口气了,没必要跟大人开玩笑。”

“如若大人不信,可以看看我带来的东西。”断臂人补充说。

卫元轻抬眼轮,半信半疑,谨慎地揭开信封,从中滑出三枚铜钱。

“这是?”

“大人仔细看。”

卫元按眉,捏住其中一枚铜钱置于月光之下,可见此钱大小与市面流通的开皇五铢别无二致,但仔细一看,铜钱内里纹路与字样却大相径庭。

“大人现在手里拿着的是一枚国朝新币。”

“哦?可本官从未听说过朝廷要发行新币的事情。”

“这是机密,自然轻易不能公开。”断臂人深吸一口气,而后道,“大业五年初,民部向圣人呈送了新币置样母钱,称大业五铢白钱,新币采用的是母钱翻砂法,这种铸币工艺要求极为严格,民间基本无法翻印私铸,圣人铸造这批新钱的目的是为促进与西域诸藩的大贸易,这与圣人的西巡的行动是遥相呼应的。”

“圣人志如飞鸿,果如阁下所说,此举当是利国利民的长策,有何不妥呢?”卫元不解地问,“区区几枚铜钱,需要阁下如此费心吗?”

这时断臂人亦捏住其中一枚铜钱,置于指间摩挲。

“大人不知,这是一枚新币,也是一枚假币。”

卫元一震,如在耳边听见一声炸雷。

未发行的新钱就出现了高仿假币,这是难以想象之事,在法度森严的大隋朝,谁人敢冒杀头之险去挣这索命钱呢?

“五月中旬,我们的人探查到密报,太府寺钱范的图纸丢失了一张,我当即传信给其他三名检校,却只收到了青龙、朱雀的回信,按照宜官吉制度,我只能研判白虎已经死了,因白虎负责西方事务的监察,于是我将调查方向锁定在了关陇一带,不久后,果然在黄河边查到了一处秘密铸币作坊,我本想取到样钱设法传送给青龙、朱雀,不料却在此时遭到了贼人围攻,拼尽全力逃出生天,但刺客一路追杀,至于京畿附近,我自觉命不久矣,恰好听闻司隶大人落塌广海寺,故出此下策来见大人。”

断臂人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一段话几乎快要用尽他最后的气力。

然而断臂人却似尚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