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后,西戎使团的车队终于抵达敦煌城。是日大雪纷飞,敦煌郡通守宋论率三县长官在北门冒雪迎候。
卫已未着官袍,而是穿了一身玄色的开襟鹤氅,顶戴子午簪,簪上绘有太极图,在其怀中还捂着一只几个月大的狮子猫。
猫咪是小野妹子送给卫已的礼物,寓意捕鼠成功,卫已给其取名小将军。
西戎使团被安排在静恭堂公馆落榻。
静恭堂就在郡治衙署的斜对面,原为西凉王朝的听政大殿,后被改建为州司公馆,因为关津贵客很多,敦煌城又是大隋王朝的门面,所以用以接待来宾的公馆装点得很好。
“使君早来。”
车队还没到公馆门口,一位高而胖的官吏就出门迎接了,远远地朝卫已行叉手礼。
来人姓索名清,排行第九,人称索老九,他是公馆社长,总掌公馆客人的起居事宜。
卫已下马回敬,而后数名皂衣小吏过来帮忙使团提拎行李。
各曹长官嬉皮笑脸地拥着卫已进入公馆。
卫已甫一进门便见馆内别有洞天,其中格局竟与江南园林有几分相似。
入大门后,是一方阔院,内有各色琉璃雕塑,两侧置有水池,池中摇曳着几尾肥大的红鲤。
阔院后紧接着是一道封闭宽大长廊,廊道两侧栽有奇花异草,不知园丁们用了什么办法,使得这些花草在冬天仍旧开放如春。
过了长廊后是一处西域风格的殿宇,四边有回字形廊庑,正门匾额上有金漆大字“乐乎厅”,这是公馆会客大厅,众人在此稍坐闲聊,而后去往公馆的内宅区,内宅区分设东西南北四馆,根据来客属地进行起居安排。
卫已是会稽郡人,因此被安排在南馆。
“先去北馆。”卫已提醒似的说。
(卫元、卫已是同宗兄弟,皆出自于陈留郡卫氏,但卫已这一支在南北朝时就南迁到会稽了,称“南卫”,故此卫元落榻的馆舍在北,而卫已落榻在南。)
索老九反应很快,知道卫已要先行祭拜卫元,于是立即挥手招来一个小仆从,吩咐下了什么,而后带着卫已去往北馆。
因敦煌公馆往来的西北使臣比较多,所以北馆尤其大,主要由联排厢房与游廊组成,北来的中蕃官员大多在这里落榻。
院子北侧有一座宽阔的隋式歇山顶独栋,名为北镇房,是为隋廷重要官员的办公场所及生活房舍。
此时北镇房的月台前拦着一列长长的木障,房门上都贴有官府封条,檐柱处已结出了蜘蛛网,
北镇房外,有两名高大的武卫在执勤。
这时小仆从端来了一口香炉与数把立香,点燃分发给来者,卫已点头致谢,接过立香朝族兄遇难的吏舍拜了三拜,其余人随同。
简单祭拜后,卫已便回到南馆歇息,南馆不大,正房名为南镇,形制与北镇相似,只是面积不足北镇房的一半。
入驻半日后,卫已便喊来了监置李和,准备和他一起去衙署府库调阅卫元遇刺案的相关卷宗。
这时月台上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
“备身府裴正迟来,见过使君大人!”
一个高大的中原汉子忽然出现在了门外,健壮的身材几乎要将门框给塞满了。
“原来是裴千牛,快请坐。”
卫已起身将裴正迎进了吏舍,两人对坐时,卫已好似面对着一座小山。
法喜说的果然没错,裴千牛确实神鬼莫当。
裴正先说明了迟到的原因。
裴今天本来是准备去北门迎接使团的,但早上起来发现咳嗽病加重了,因担心会传染,听龙氏女的建议后,裴正先去了医学馆看病,本以为随便开点药就行了,谁知氾文老医师强留了裴正一个时辰,故此耽搁了。
“身体要紧,来,喝点暖的。”
卫已端上一碗煮好的粥茶,往里面加了几粒盐,而后递给裴正。
“多谢使君大人。”
裴正喝粥茶如饮酒,仰头便将一碗粥茶给送进腹中。
武将果然与读书人不同。
小聊一阵后,话题兜回了案件上,裴正对此虽有耳闻,但不知全貌,听卫已一说,了解了个中疑难点后,也高高地皱起了眉头。
“确实吊诡,使君现在可有调查方向了?”末了,裴正问。
卫已摇摇头:“尚无头绪,待明日会审过后再说吧。”
裴正嗯了一声:“案子可以慢慢查不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