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隋御史 > 第9章 折狱

第9章 折狱

调阅资料的同时,还要抄录疑点,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了大半夜,为此通守宋论专门让吏厨的师傅等到半夜,待几人完事后熬煮了一大锅羊肉犒劳几人。

当时敦煌郡守跟随皇帝入京述职去了,由二把手宋论临时掌舵,官场的水的很深,又出了这么茬大事,宋论是真怕卫已查出点什么来,万一事涉郡县官员,自己免不了受罚不说,还有可能被推到前面去顶包,他现在能做的就是讨好使君。

御史一支笔,百官一条命,谁见了都头大,只要把这位伺候好了,一切都好说。

翌日,风雪仍旧很大。

因为天气太冷,公堂四面通风,文书吏连笔都握不住,所以会审场所临时改在了琴治房,这是一座大木作式的会客间,位于公衙宅门的右手边。

为了保暖,房内架了四个火炉。

列席者有鸿胪寺西戎使君卫已、监置李和、敦煌通守宋论、县正曹实、崇教寺安静法师及数名敦煌狱掾。

其中卫已为主审官,其余列席人员陪审旁听,李和等人负责记录。

听讼程序开始后,负责当地治安管理的县正曹实简述了案子始末。

大业五年七月十六日夜,司隶刺史卫元被刺身亡,次日清晨其尸体在五十里外的三危山被打扫石窟的执勤僧发现……

接着由崇教寺执勤僧人地感陈述发现尸体的过程。

发现尸体的时间大概是在卯时过半,因敦煌处西陲,日出比中原地区晚,所以卯辰时分还只有蒙蒙光亮。

地感说当时卫元面朝佛像跏趺静坐,甫一看见还以为是魔鬼,因为素有降魔窟闹鬼的说法,但地感很快就从冠饰上认出了此人的身份。

“小僧虽然见识不多,但也能看出老爷头上戴着的是獬豸冠,那是执法大员才有资格戴的帽子。”地感是陇右人,说话时鼻音很重。

司隶大员清早临访佛窟还是头一回,地感没有多想,毕恭毕敬地上前打招呼,可对方却毫无回应。

但僧人万万没有料到卫元早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爬出了石窟。

卫已视线落在地感脸部,僧人的表情略微惊恐,不敢与卫已对视。

在折狱手段里,有一种方法叫“容止”,执法官需保持严正姿态,以表情、语气等对犯人施压,使其心虚胆怯。

在这种高压情境中,犯人很难组织出缜密的谎言,一不小心就会说漏嘴。

“地感,我问你,当日除了你之外,降魔窟左近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地感肯定道,“崇教寺每日只派一名僧人打扫石窟,但是大人,小僧不是杀人凶手!”

这是地感僧人无法脱罪的最大原因,作为第一目击者且没有旁证,地感自然被锁定为最大嫌疑人。

说着话时,狱掾送来了僧人地感的履历,卫已眯起双眼仔细阅读起来。

僧人地感俗名刘大风,曾是一名凿窟工匠,没有家室,后来染了怪病在崇教寺疗养,痊愈之后就皈依佛门了,已经做了近十年的僧人,这十年间几乎未离开过敦煌。

另外,据其他僧人证明,地感平素为人老实,勤勉能干,从来不曾结怨他人,更是与司隶刺史卫元没有交集。

而后卫已又调取了地感僧人在那几日的出行记录,发现他近一个月都没有离开过崇教寺,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打扫寺庙。

显然,地感杀人的可能性并不大,在卫已的预想里,这桩诡异谋杀案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无比精巧的设计,绝非一个打扫寺庙的僧人能做到。

在地感身上花费过多时间并无意义,于是卫已转而问起了仵作阴七,令其陈述描述验尸情况。

“回使君大人,尸体精确位置在石窟藻井正下方,发现时已经硬如雕塑了,现场没有血迹,老朽推测是司隶大人是遭人杀害后移尸降魔窟的。”

接着狱掾又呈来尸格,死者的致命伤口在颈部,伤口长约两寸,切口平滑,推测杀人凶器应该是匕首一类锋利的短刃。

除了尸体脖颈上的伤口以外,死者后脖处还有青紫色指印,像是被人从背后用力掐住过一样,其他部位则完好无损,全身上下无捆绑痕迹。

仵作阴七根据经验推测,卫元的死亡时间在子丑之间,凶手将卫元杀害后放血,然后利用某种奇妙的办法移尸降魔窟,手段既残忍又高明。

凶器推测为匕首,但至今没有找到。

另外,卫元落榻的北镇房没有血迹,也没有挣扎的痕迹,推测亦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