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哪一句?”
“奢摩他者,谓心一境性。毗婆舍那者,谓正观察。”
究竟僧人听此,不禁对卫已肃然起敬:“原来使君是用‘毗婆舍那’洞破魔王图玄机的,小僧佩服。”
所谓毗婆舍那,即是汉字的“观”,观是目视的意思,但毗婆舍那的外延不仅仅在于目视,还有内观。
所谓内观,即以统揽之眼观察自己,观察世界。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反思,但内观的反思是要在冥想放空的状态下进行的,只有在灵台空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一个澄澈的心境,也才能看清楚自己,看清楚世界。因此沙门有一门专门的修行称之为修观,一旦修行者学会了内观,那么距离圆融无碍的境界就不远了。
毗婆舍那是修观的境界,《宝云经》解释为‘正观察’,所谓的正观察的正为心正,心欲正则要先学会止,止就是不动,只有心不动,才能从容应对外界的一切变化。
无怪乎卫使君在面对魔王波旬时能够如此的从容淡定,这与其深厚的学问不无关系。
仅仅不到一日的接触,究竟僧人就改变了对卫已的看法。
此人绝非一个单纯的朝官,能在人生九五之际选择隐退,其心性必有过人之处,想到这里,究竟僧人又笃定了辅佐卫已查明真相的决心。
简短地讨论过毗婆舍那后,话题又兜回到了魔王图上来。
为何夜晚看见的场景不如白日逼真,卫已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猜测。
奥秘便出现在气味上。
卫已通过观察发现,在火把燎熏之下,靠近壁画能闻见一股淡淡的麝香,经过反复确认,卫已确定这股淡香来自魔王图。
以香致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在西域被称作鼻识幻法。
幻术在隋唐时期尤其繁盛,史载自西域传入的致幻香料就不下百种,其中颇负盛名的有阿芙蓉、底也伽、迦拘勒等。
卫已猜想,当时画师肯定是在颜料中掺入了某种致幻香粉,洞窟阴冷黑暗,又是一个下沉格局,所以香粉能被锁定在墙壁之上经年不散。
而一旦有人举着火把靠近,就会让这些致幻香粉挥发,一旦闻入就会导致人们产生幻觉。
故此,刚才卫已吩咐众人屏住呼吸,目的就是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至于壁画为何能动,原理就更加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