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伊吾城要改国为郡,于是皇帝派遣薛世雄亲率大军前往册封绥靖,接待大军的事宜都交付给了河西诸郡。
在隋廷的威压之下,伊吾城主虽表示投诚,但隋方仍旧要防止万一,毕竟西域诸蕃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故此军队战备物资要准备齐全,以备不时之需,如蕃臣有二心,隋军即刻能够发动灭国之战。
大军西行要在沿途修建驰道、烽燧,开辟养马场,这些项目的经费都要摊派在地方上。
早在秋初,各郡便放榜买扑(招标),不少大商家前来应募,竞争十分激烈,这些投机分子自然不是来为国出力的,他们都是看准了来年的中西大贸易,若能讨好朝廷,自然能在来年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卫已这次是打着督查中蕃互市的旗号来敦煌的,慰劳蕃使、督促商贸是本职工作,所以有大商人上门,他是必须要亲自接待的。
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了,卫已伸了一个懒腰,打住了一切关于案件的想法。
“让端中先在乐乎厅接待,卫某稍后就来。”
卫已一边吩咐着,一边换上了官员常服,这是卫已辞官后第一次穿上官服,硬衬束颈,让人很不自在。
静恭堂公馆,乐乎厅。
厅名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典,由中原工匠与西域工匠联手打造,兼顾了中西建筑的风格。
明厅整体格局取西式,为砖石拱顶建筑,内饰则中西结合,厅中铺设有莲花纹方砖,穹顶有人物彩绘,厅高数丈,大声讲话时会有回音。
李介以黑纱覆面,只露出一双眼睛,手中摩挲着一双玉石打造的黑白棋子,趁着空闲四处观摩着官家公馆,不禁感叹大隋的富有。
少倾,卫已入厅。
因为典吏提前告诉过卫已,商人李介身患白化怪疾,故此李介的这身打扮并未让他感到唐突。
琐礼不提,二人坐定即聊开了大军接待的相关事宜。
监置李和先将投状的条件当众公布,按程序包商需出示相关材料,只有符合投状的条件,官署才能将其纳入考虑范围。
(所谓条件即是有足够多的钱。)
李介既然敢前来投状,自然是符合条件的。
李和与衙署掌案赵可乐一同审核了材料,确认无误之后,由赵可乐高声宣读声明。
“军方买卖实为我国禁榷,然天子欲开贸易,恩泽五湖商贾,故广召投状者,依法著价最高者得之,现有投状人敦煌米氏、阴氏、张氏,其中米氏报价最高,李员外若想拔得此筹,恐怕资费上需斟酌一番,毕竟米氏为敦煌第一大商户,不知李员外考虑好了没有?”
这是官方程序,需向投状商户说清楚情况,免得出现不必要的纷争。
“不论米氏出多少,李某愿再多出一千匹绢。”
“可米氏答应承包修建伊吾城的军事堡垒与驰道,这点李员外可能应承?”
“自然没问题。”
确认无误之后,赵可乐将李介所出价码等悉数陈列,形成官署文本。
而后在卫已、宋论领导的见证下签署了约券,不过至此尚未能一锤定音,官府还需派人去通晓其他投状者,如他们报价皆未能超过李介,即默认李介中标。
“恭喜李员外,三日后衙署会发布条报,还请员外多关注。”末了,卫已起身道,语气里大有送客之意。
(本使君要忙其他事情去了。)
“多赖使君相助,不知使君今日可有闲暇,赏脸去往寒舍一叙?”李介问。
“实在抱歉,卫某尚有公务在身,一时走脱不得,待卫某忙完手头的事,定当登门拜访。”
“既然如此,那就改日吧,对了,草民这里还有一份小礼,还望使君大人千万收下。”
说着李介命仆从呈来了一架精致的小手炉。
“敦煌苦寒,如不护好双手,不日便会干燥皲裂,严重的话连笔都握不住,不妨用用这个吧。”
这是一架黄铜制的八角小手炉,炉壁上雕刻有莲花纹,甚是精巧可爱。
卫已接过手炉,双手捂着手炉将其放置于丹田的位置,尤其适合心斋时捧着,如此一来,打坐的时候就不用将手缩进袖子里了。
卫已素爱文玩,看来李介早就摸清楚卫氏的爱好了。
“既然如此,那卫某就却之不恭了,但卫某在任上,此事传扬出去,恐人说某索礼贪墨,这样吧,正好大家都在,我也送员外一样东西。”
卫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