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小侄女,满心里都是柔软。
韩嫣才四岁,玉雪可爱的一张脸,两颊上带着点婴儿肥,笑起来眼睛弯弯,仿佛盛着明亮的月光。她认得蒋蓁,一进门就缠着她叫姨姨,这会儿又认了沈妱这个姨姨,那双眼睛瞅来瞅去,一声声的“姨姨”叫得不亦乐乎。
沈妱也喜欢逗小孩子,一会儿摸摸她的脸蛋儿,一会儿捏捏她嫩芽似的指尖,爱不释手。要不是顾忌着初次造访不好太过突兀,恐怕要捧着韩嫣的脸蛋儿香上一口才罢。
另一边蒋姨妈、沈夫人、荀氏和府里的长媳孙氏围坐在蒋苓的榻边,说了些关于蒋蓁养胎的话,就又扯起了家常。
说着说着,孙氏就又提起了一事,“前儿皇上命礼部筹备端王殿下的婚事,说是要娶庐陵城里一位沈家的姑娘,公远那里正忙着,年后可能要去庐陵一趟。我想着弟妹的娘家就在庐陵,这位表妹又恰好姓沈,不知道跟将来的端王妃是不是本家呢?”
蒋姨妈和沈夫人闻言,心知肚明,不过没有说破,只是点了点头儿。
旁边荀氏便叹道:“可真真是好福气,别看外头把端王殿下传得多凶神恶煞似的,其实是个难得的英雄人物。”
蒋姨妈起了兴趣,忍不住将目光往沈妱那里一瞥,笑问道:“不是都说端王殿下冷厉嗜杀,叫人畏惧么?我瞧他来庐陵征书那架势,也是威仪端贵,叫人不敢冒犯。”
“他是赫赫有名的战神,战场之上自然是要冷厉一些,震慑敌军。不过前年我娘家兄弟去了趟乌孙,回来的时候碰上了一股马匪,差点被劫了。正好端王殿下和两名侍卫经过救了他,那可真是了不得的英雄人物,三个人杀退了七八十个马匪,一路上还照顾着我娘家兄弟,恩情深重。”荀氏说话的时候,语气里满满的都是感激,“别瞧外头传得玄乎,我听宫里的嬷嬷说呀,端王殿下待人和善着呢。”
“如此说来,倒是传言不实了。”蒋姨妈忽然想起什么,就势道:“不是说端王殿下先前议过亲的么?”
“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荀氏解释道,“当时太后还在,便想把宁远候府二房的文鸳姑娘说给他。我听当时的风声,那也是太后剃头挑子一头热,端王殿下是不上心的,拒绝了几回,不叫礼部筹备。后来可巧太后薨了,国丧内端王不会娶亲,耽搁了一阵子,这事就没人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