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他们死在戈壁滩上,拿着他们几万颗人头去请功,那是泼天的富贵。可这位黄先生非但没有害他们的意思,还为他们送得没错,谢县长果真是明主,心怀天下,仁爱百姓,与昏聩的朝廷划清了界限。
所以将关外的数万黄巾败军发动为劳动力并不难,黄意承诺他们粮食、屋舍和关内的户籍后,个个干劲十足。
时近夏季,大西凉的白昼酷热难耐,太阳最是毒辣的。反正人多,工期是有保障的,黄意特意规划了作息:较为凉爽的清晨傍晚和夜间是开工时间,白天休息,以防被太阳晒倒。
数万人在长城外这条长长的线上一字铺开,拿到各自的铁镐、铁锹,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劳动中来。虽是体力劳动,轮班的制度,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至于太过劳累。且每顿都有充足的食物送到,填饱肚子,让他们可以更安心地卖力。
平地的沙土被一点点挖开、运走,岩石层逐渐裸露,大渠慢慢成型,并不断被拓宽掘深。预计宽度三丈,深度一丈,长度约二十里,从往阳关一直往北延伸至冥水河口,但不与冥水勾连。因为冥水自东往西流淌,勾连之后,大渠汇入冥水,就一股脑往西流去菖蒲海了。沟渠北侧在距离冥水一里地的位置截止,往北地势偏高,水自然也不会再往上流了。
这条大渠与长城根始终保持约两丈远的距离,因为黄意考量过,长时间被水浸泡,可能会造成长城地基的塌陷。
关外紧锣密鼓开工的同时,黄意也大规模发动关内的军士、军户和百姓,不止各个营城,来自龙勒和榆安的人力也增援过来,齐齐上阵,凿挖出一条条小沟,从关外大渠这条动脉血管中间分出毛细血管。
小沟无需太宽太深,宽三五尺即可,深度相当,
侧重点是长度和密集程度()?(),
才能确保悉数滋润关内广袤而荒芜的大平地。
往后的五日()?(),
玉门一带的大地上§()_[(.)]§?§$?$?§()?(),
大动土()?(),
齐出力,热火朝天。
长城外的大渠率先完工,此时从烽燧台端口流淌出来的水已在干旱的戈壁滩上漫溢出了宽阔的大片湿地。黄意立即命人掘开一条沟,将水源引入大渠中。水往低处流,迅速往南往北填充。而烽燧台作为源头,被黄意派兵着重保护起来。
一个月后,关内的各条小沟小渠也陆续打通,来自异域的流水,为西凉边陲这具干尸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沟渠所到之处,生机萌发。
与此同时,在数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上,大雨如注,这场暴雨一直持续到了六月。颍水水位疯涨,大平原上的村庄本应饱受涝害之苦,积水却顺着这条无限制的端口流入了世界的另一端。
谢乔立身颍水边,遥望着宽阔的水面,心情良好,只盼望这场雨下得越大越好。上一次她这样期待下大雨,还是年幼无知贪玩的孩提时代。
在西凉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别的资源都可以搞到,唯独水源是个大问题。没想到这个难题不经意间就解决了。改善生态大环境,通过空间通道流向大西凉的每一滴水都不会浪费掉。
黄意脑子灵光,先交给他处理,等回了西凉她再细致规划一番。她已经迫不及待回去了。好比是在游戏里囤到了足够的资源,将所有挥霍用光换发育,就是最爽的时候了。
豫州前线战事方面,作为先锋部的孙坚果然如史书记载的一样,因为冒进,于西华县与彭脱部碰上,兵败险些丧命,幸亏福大命大被救回来保住了一条命。
经此一战,主帅皇甫嵩与朱儁商议,决定稳住阵脚,收拢部曲,联合陈王刘宠与豫州刺史王允的部众,集中优势兵力,稳步往西华县推进。
陈王刘宠带来了精锐的弓□□手,王允麾下有荀爽、孔融等名士。一时间,众星云集,群英荟萃,齐聚西华。
汉军方面,将领、谋士、兵力、士气均胜过黄巾,谢乔立功出彩的机会自然就更少了。她倒也不急功近利,反正最难的逆风局已经都打过来了,优势局只要稳住不浪,不犯错,不失误,击溃汝南郡的彭脱,朝廷的第一轮大封赏就该来了。即使到不了太守那一步,应该也能得个差不多的官爵,到时候入朝再使些钱,她的既定目标就该稳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3-1700:22:47~2024-04-0523:56: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