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殿。
殿内灯火通明,皇帝手中握笔,端坐花梨大理石案前,淡淡的檀香萦绕在空气中,挥散不去。
殿外候着的侍女看见来人,衣裳雍容典雅,华贵大气,那人将手指竖着放在唇间轻声“嘘”,侍女点头悄声退下。
崔皇后轻手轻脚走到书桌前,从身后的嬷嬷手中端起一碗羹汤,嬷嬷立即退到殿外不远处。
皇帝闻声抬头,将手中的奏折放在书桌一角,闭了闭眼,手掌半握扣在眼睛上,通过做眼操舒缓眼睛的疲劳。
案上堆着高高一摞摞奏折,都是批阅过的,另一侧还有许多未曾批阅。
“梓潼,你怎么来了?集英殿那边的事都解决了?”皇帝接过羹汤,三两勺就见了底,将空碗递给身边的裕公公,裕公公也识趣退下。
他伸手将她拉入怀中抱住,头靠在她肩上,闭目养神。
“听闻你一直忙到现在都没吃东西,就过来看看。那是臣妾自己抽空做的玩月羹,陛下也不细细品味一二。简直是白费了我的心思。”
皇帝握住她的手,脸上疲惫和歉意交织,他叹道:“如今政务繁忙,朕都许久不曾陪你和孩子们了。等过段日子不忙了,朕带你们去郊外围猎如何?亲手做羹汤这些小事,你都可以吩咐他们做的,不用自己来做。”
崔皇后起身,去替皇帝沏茶。
“陛下还是好好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这样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我们都知道怎么娱乐,倒是你……茶水没了不会叫裕公公给你倒吗?”
皇帝接过茶水解渴,看了眼退得很远的男子身影,嘴角带着微弱的笑意。
“一时忘了而已,之后会注意的。”
“集英殿没什么事了。弥贵妃是个端庄贤淑、沉稳持重的,性子也温温和和的,不喜与人争,一直都是那副从容不迫的样子,臣妾还挺喜欢她的。”
“你们能好好相处,朕也乐得清闲,能安心处理政务了。”
崔皇后眼睑下垂,在看地毯上稀奇古怪的花纹。
“宣朝最近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可是天天跟在肃王屁股后面跑也不是个好事,言行举止间也太任性胡闹了。梓潼得闲,要好好管教管教她。”
“臣妾会注意的。陛下最近是不是很忙很累,臣妾给陛下按按肩吧。”
“嗯。”
皇帝闭目养神,崔皇后身上是清新脱俗的熏香,与胭脂水粉味不同,倒像是自然的花草香。
崔皇后少时就爱插花煮茶,一转眼,这爱好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现在。
不过她儿时学插花煮茶,为的是追求生活之美学,如今插花煮茶,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过了许久,才有人进来禀告说道:“陛下,皇后娘娘。”
皇帝被人打扰了闲情逸致,不悦地皱了皱眉头。“何事?”
侍卫长低着头进来,抱拳行礼 道:“陛下,宫里突然来了一位很陌生的年轻小道士,不知道他这个人是怎么进宫来的,我们都打不过。”
皇帝闻言,忽的一愣,急急起身,抓着侍卫长的手不放,说话的声音也非常急切。
“那位小道士在哪里?走了吗?”
侍卫长摇头道:“没有,他说想去从前住过的地方看看,他对我们没有恶意,出招也不用全力。”
皇帝理了理身上的暗红色龙袍,正要加快脚步,赶过去看看,崔皇后不明所以,也想跟着去瞧瞧。
被皇帝给阻止了,让她迅速去召集宫里的嫡系家人和子嗣,待会儿要去太安殿内拜见长辈。
崔皇后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还是按照皇帝所言一一去做了。
她心里也是觉得奇怪的,老皇帝都死了几年了,除了谢太后,还有哪个长辈如此得皇帝注重?
确定是他的长辈吗?
崔皇后也顾不得这许多,急忙派人去各处宫殿叫人,生怕皇帝的大事就这么给耽误了。
侍女宦官们来回禀,在宫里四处都找不到宣朝,宣朝宫里的人因为自己的主子在皇帝皇后要找时消失不见,各个都紧张得结巴起来。
“你们看到她出宫去了吗?”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知,还有零星几人从中午起就没有看到宣朝的影子。
宣朝就是这么个性子,崔皇后就以为她又是哭着喊着要闹脾气了,就由着她去,还带上太子,大皇子和宣王。
将聚集的人都安排好,崔皇后领着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太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