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小块的鱼皮冻被摆盘成小积木块一般。
花不凡调了个香醋汁,又笑嘻嘻道:“菜园子里的野山椒可以摘一个不?”
吴姨:“摘!随便摘!”
文清正倒是眉毛一挑。这野山椒是他查阅农学书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新品种,这小姑娘竟识得?
她绝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普通女娃。
花不凡摘了个野山椒,又取了两颗红椒。刀背一拍,切成长丝,放入香醋汁中,又倒入鱼皮冻盘底。
文姨仔细盯着看,才瞧出究竟:“乖乖,这是鱼皮?”
鱼冻在渔村最常见,在冬日,整盆烧好的鱼过了一夜就成了鱼冻。用辣、用酱油烧的味道浓郁些,就饭就粥都合适。
可那种鱼冻,和花不凡做的,完全就不是一个东西嘛!
总之,鱼冻怎么会长这样子?没见过,没见过!
花不凡给他们递来筷子:“尝尝?”
一筷入口,爽滑!野山椒浓郁的鲜辣涌入口中,结合醋的酸劲,那叫一个爽!
文清正也道:“鱼皮存在感很低,完全不腥。唯一的腻味,在酸辣汁强烈的味觉影响下消失不见,吃罢竟觉得开胃!”
文姨也补充:“是啊。关键这还是道变废为宝的菜。村子里每天扔掉的鱼皮这么多!谁晓得竟能做出这般精致佳肴。”
三人分食一盘,吃罢还意犹未尽。
花不凡真诚的说:“还得多亏了野山椒,这料汁没了野山椒独有的鲜辣,会欠缺主要的风味。”
文姨凑上身:“这鱼皮冻难做不?要不,教教我?”
“不难,特简单。”
文姨又道:“那这鱼皮冻该怎么定价?”
话音未落,文清正已从书房找出一小碟油纸,道:“按份把鱼皮冻用油纸包起来吧,再每份送山椒切丝一份,我看能卖个8文一包。”
8文?
鱼皮冻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真能卖这么贵?
文清正解释:“这鱼皮冻精巧,市面上也没出现过类似的。但凡来买的人就是图个新鲜稀奇,8文,没问题的。”
也不知怎的,文清正身上就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三人一起将鱼皮冻切块打包,油纸包的四方利落,又找来红色细绳一扎,倒是一看就是高档货。
一大盆的鱼皮冻,足足包了十份。还剩了些边角料,花不凡决定将其包在小笼包里,再为小包子们添些卤汁,肯定更好吃。
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又把面发上,就差明早起床现蒸包子了。
文清正决定再交代几句。
“驿站的客人也分三六九等,大家活的缘法很不同。就比如你的大包子,那些住店的镖师、侍从就爱吃,所以应该定价便宜,以量取胜。1文一个,就很合适。”
“不过那些个小笼包、鱼皮冻这类精巧又不当饱的,就理应适当提价。来买的大多是富户,你赚多一些利润,却把品相把握好,就成。”
文清正循循善诱,他知人善辨,看出花不凡不通人情世故,生意经上多少欠缺些。
花不凡听的认真。
她早听得师傅财神仙君教导过她,人间复杂,世事洞明皆学问。早年在天庭时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如今被贬,哪敢不提起耳朵记在心里。
“那小笼,我卖3文一个,合适不?”她问。
文清正点头:“明日第一次出摊,随机应变即可。”
——
第二日天还没亮,花不凡便起身蒸包子。
恰好大虾仁白菜包做了50个,全虾仁小笼做了30个,鱼籽包做了30个。再加上昨晚包好的10份鱼皮冻,满满当当把三只篮子装满。
文姨亲手缝制的篮子,竹编筐子作底,上头针线固定住蓝白印花的厚布。
然后在这厚布上,再层层叠叠垫上了细软的白色纱布。一看这食篮就特别干净,直接能让人联想到用它的也是个干净利落的主。
果然如文姨说的,赶到驿站的时候,掀起盖子一看,包子们都还冒着热气,和刚出炉的并无二致。
文清正入馆为客人写家书,花不凡就守着三个篮子,准备等她的第一位客人。
“包子!热腾腾的包子!”
篮子裹得严严实实,不大声喊着叫卖,谁知道卖的是什么呢?
花不凡一小仙,来了人间自然不知害羞,喊了几声无人搭理,她倒越喊嗓门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