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亏老村长是渔村里的权威,最终东拼西凑,在每家的篓子里挑挑拣拣,才凑齐十筐海蛎子。
原来是这海蛎子,实在不值钱,渔民们只有“顺手”的时候,才会捡回来。
根本不会拿他当盘主菜。
老村长看花不凡要的多,收海蛎子又着实困难,问道:“小厨娘,你这以后都要这么多海蛎子?”
花不凡点点头。
虽然不觉得海蛎子蛋饼会长盛不衰,但实惠,又讨大部分人口味喜欢,应该能卖一段时间吧。
“那以后我带着大娃他们一起撬去,你也不用回来,直接牛车给你送去!”老村长爽直地说道。
这太好了,花不凡就是这么想的。
她说:“我本来还开玩笑说让大娃带娃娃们帮我撬海蛎子,但现在看来,卖的太好,不能光指望娃娃。”
老村长点头说是。
海上的工作需要年轻力壮,也要有人帮衬。他一个人撑船,捕鱼的收益是越来越少。
撬海蛎子,捡蚬子、扇贝之类的还是容易的多,要是能稳定有人收,不失为一门好生意。
十筐海蛎子收齐,花不凡才出了30文。她硬要多付些,村长就是不收,说已是行价。
花不凡心里盘算,还得多囤些土鸡蛋。那些个小菜也得备着,比如香葱、香菜、韭菜等等。
不知道有没有那顶香的野小蒜,切碎放进面糊,那香味才叫一个绝。
老村长问:“听大娃说,你这是用海蛎子煎蛋?还需要蛋吗?靠山老陈家有,都是自家养的鸡。”
渔村果然是个宝藏。
花不凡又跟着老村长,去了老陈家,买了300个蛋,也联系了今后直接送。
300个蛋合计200文,比镇上一文一个蛋便宜不少,蛋品质只高不低。
老陈家是渔村里最靠近山的,花不凡还问他有没有野小蒜,韭菜。那老陈直接捧出一大摞。
不肯收钱?
花不凡主打一个扔下10文就跑:以后还来!
牛车已经装的满满当当,老村长带着花不凡再回家休息一会。
马上入冬,但暖阳正好,娃娃们都在门口晒着太阳,端着牛乳喝。
老村长眼尖,立即上前问道:“牛乳?大娃,哪来的!”
这么贵重的东西,可不兴随便收!
大娃倒是不见外:“小花姐姐给的。”
最小的两个娃娃,黑眼珠子亮亮的,捧着大碗,喝得嘴边泛着白痕,饶是可爱。
“小花姐姐给的也不能随便要!你知道这东西多贵吗?”老村长是真的恼了。
这个倔老头,一辈子信奉自力更生。小娃娃开始,就懂要人家东西,那还得了?
不能惯着这臭毛病!
几个特别小的娃娃甚至还不会说话,老村长只能拿大娃开刀,揪过来就要打屁股。
大娃吓得大哭。
文姨拦着,文清正也上前拦着:“村长,您说的都对,但你看,大娃没喝。”
乖巧的大娃,不舍得喝,只听花姐姐的,要留着给小弟弟妹妹们补身子。
花不凡细看一眼,也才发现,心疼的说:“这些都是渔村娃娃,我特地买了给他们补身子的,怎么不能喝?”
她认真对上老村长的双眼:“我难道不是渔村人吗?”
她难道不是渔村人吗?
她当然是。她被浑扔下凡间,在渔村,在老村长家,在文家,她第一次感受到人间温暖。
是老村长和文姨最开始就给了她家。
是文清正,给了她立业的鼓励与支持。
她是渔村人,渔村就是她的故乡。
她以后走去哪,都会记得渔村对于她的恩情。
她是要赚一万两金子不假,但给娃娃们补身子的钱还是掏得起,并且就愿意掏!
花不凡搂着大娃,有些嗔怪:“你看小娃,面黄肌瘦的,就该多吃些好吸收的。这水牛乳,就适合小宝宝吃。”
文姨拧着眉,也浅浅叹口气。这几个娃娃都是孤儿,生下来几乎没喝过奶,的确是缺营养的。
文姨也劝道:“村长,小花也是真心疼娃娃。你难道不把她当自己人?”
众人一顿劝,村长才勉强缓过来。不过还是坚持,以后贵的吃食,他来付钱。
花不凡腹诽:这个倔老头!
不过她心中也有了盘算,还是得多多赚钱,以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