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岂不知若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曹操虽然势大,然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就导致朝中既有心向操者,也有心念汉室之人!”
“然而,人性亦正亦邪,本性是趋利避害。朝中大臣虽多,但大多数都是乌合之众,墙头草罢了。”
“然而,只要曹操称魏公,自立公国,就等于撕开了他忠汉的面具,人们就会想起曾经的王莽!”
“如此之下,虽然增长了曹操的势力,却能让一些忠汉之士更早看清曹操的野心!”刘昭说的慷慨激昂,让孔融也不禁一愣。
沉默了一会儿,孔融摇摇头说:“没可能的,曹操又不傻,他此时不会称公。若称公,朝廷的威望就会大大降低,届时,不利于收服荆州刘表等割据势力。”
而刘昭则微微一笑道:“我知道曹操定然不会接受称公,但天子下达这样的旨意,却能向所有忠汉之士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怀疑曹操对汉室的底线。”
“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人的内心一定会动摇。”
孔融没有再追问,而是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也罢,我都和曹操作对这么多次了,就算失败,也不差这一次。”
孔融只是把刘昭当成了一个忠心汉室的读书人,也不在乎刘昭是否是在忽悠自己。
随着日升月潜,新的一天到来了。而在这一天的朝会之上,孔融可谓是一反常态,把文武百官都给看傻了。
高坐在帝位上的刘协,如同一个看客,在这象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位置上,他不过是个傀儡罢了,看这潮起潮落,却无力干预。
“诸位爱卿,有何本奏?”刘协沉声说道。
而殿中的群臣要么是夸赞曹操治理有方,要不就是说天子仁德百姓丰收,一片称颂之声,当然了,这只是前戏,重头戏马上就开始。
侍中华歆缓步出列,朗声道:“曹司空此番北征乌桓,获得大胜,建卫霍之功业,多赖尚书令荀彧居中持重,出谋划策,臣以为应当封荀令君为三公,以彰其功。”
这就是聪明人,就是政治啊!说的有理有据,表面上是给荀彧请功升官,但实际上是抬高曹操的权势。试想,打辅助的荀彧都成位置最高的三公了,那领头羊曹操自然也要更上一层楼!
什么?已经是顶层了?没楼了?那可以恢复丞相旧制,或者封个公嘛。
这点小心思,王佐之才的荀彧自然是明白的,也颇感无奈。
荀彧出列,弯腰捧着玉板道:“臣才疏学浅,怎能担任三公之位?在下已无心官位,陛下可增加曹司空的食邑,以彰其功!”
这其实也是荀彧在暗示刘协,封赏曹操是必须的,但可以给待遇,但增加权力就要慎重了!
但华歆还是不肯善罢甘休,曹老板交代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还得继续战斗!
就在华歆继续劝皇帝封荀彧为三公,而荀彧坚决辞让的氛围之中,孔融出列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华侍中与荀令君所言极是!曹司空一心为国,劳苦功高,臣以为应当封曹司空为魏公,以冀州为封地,魏郡为国都,加九锡!自建公国!”
“还应赐予魏公入朝不趋、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如萧何故事,以示恩宠!”说着孔融便跪拜下来,语气坚定。
这时,殿内鸦雀无声,众人都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
“一定是听错了!”文武百官不约而同的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