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热闹了一夜,吃光了六百多只羊,喝光了六百多坛子酒,盛大宴会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久久挥散不去,平时宁静的草原变成了酒池肉林,疯狂粗鲁放纵,人们唱啊跳啊说啊笑啊打啊闹啊,肆无忌惮,自由奔放,点燃的一堆堆篝火让星河暗淡,喧嚣之声,让狼熊逃遁,那红彤彤的火焰映红了男男女女的脸,兴奋之余,有野合的,有酣睡的,有廖寂的,也有独酌的,虽然几千人聚在一起,可每个人又是独立的,羞耻胆怯的人第二次就不来了,袒胸露乳的,裤裆敞开着,天当被子地当炕,肆意而潇洒。第二天,七横八卧的人们才从美梦中醒来,抖掉身上脸上胡子上的露珠,提起裤子,系好衣襟,又是一顿丰盛的送行酒,姑娘们唱着敬酒歌,跳着祝酒舞,手捧着哈达,披在即将远行的客人的肩上,奶茶喝足,羊肉,面饼,馓子吃饱带上,才跟主人拱手而别,各自离去。
察哈尔右翼前旗的疯老三走到乌木特左翼后旗的独眼龙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兄弟啊,锡林特拉河右岸的地方归我,乌木苏特河西岸还是你的,如果想我了,就到察哈尔右翼前旗找我 ,酒肉美女管够啊。说完,笑着看了乌木特左翼后旗的独眼龙一眼,扭头上了马,长啸了一声,一踹马镫,和主人挥了挥手,带着人飞驰而去。剩下独眼龙傻呵呵的立在原地好久,过了大半天,才朝着疯老三绝尘而去的方向大喊,疯老三,你永远是我乌木特独眼龙的朋友……。
这就是这片草原部落之间处理冲突的方式,草原上的很多事约定俗成,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这一片草原有着和别处不同的解决方式 ,每年各家的矛盾,仇恨,都必须在韩老板这里,在他八月十五的宴会上解决,否则,对那些私下打斗的,报复的,恃强凌弱的,只要告到韩老板这里,他的女人,孩子,牛羊,珠宝就会成了别人家的东西。
那是日本人还没来的时候,韩家已经在这里经营了几代,这一片草原山高皇帝远,韩家占了这片草原的三成,是第一大户人家,牛羊成群,又经营着皮毛市场,粮油市场,布匹等商号,家里早就是金满箱银满箱。虽然富裕,但不吝啬,牧民的事韩家倒是很热心,谁家有难处,韩家都不会坐视不管。几十年来不知道周济过多少人,所以,韩家在这片草原威望很高,做生意又实在,童叟无欺,所以,牧民家的出产都先紧着韩家收。其实牧民之间的矛盾都是草场越界的事。这也是和外蒙古不同的地方,扎木乌德,二连浩特以南的草原,人口密度大了许多,经常发生些冲突,有的时候大打出手,伤人事件犹如家常便饭 ,甚至还闹出了人命,可是牧民没有惊官的习惯,这样下来,积攒下一代又一代的世仇,放火烧山,屠杀牲畜的事情缕有发生,韩家总觉得这样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于是出面召集各旗比较有威望的人聚到一起商量这个事情,韩家的威望很高,大伙儿都给面子,一召集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韩家组织开了三天会,这三天,韩家好吃好喝好招待,会上大家都定下来这么一个规矩,就是有天大的事也不许动手,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在韩老板召集的宴会上当众解决。大家给评理 ,如果不服,或者是一对一决斗,如果犯了规矩,不管有理没理,都要拿一半的家产赔给对方。可是有人偏不服这个气,此人名叫哈撒鲁,三十啷当岁,长得膀大腰圆,满脸的连鬓大胡子,祖上从印古什高原迁徙到这片草原,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并不以放牧为生,而是做起了皮货生意。家里养了一百多匹骆驼,在张库大道上讨生活,自己收皮子,也帮别人运皮子,经过几代的努力,家道殷实。可是收的货都是韩家挑剩下的或者是富余下来的才轮到哈撒鲁家,别人倒是无所谓,就是这个哈撒鲁,对韩家颇有些微词。哈撒鲁也和牧民们混的很熟,人高马大,一表人才,见多识广,谈吐风趣,走到哪里女人都会多看几眼 ,这个哈撒鲁就是有些不拘小节,爱开玩笑,有时候玩笑过了头,惹的有些不太识逗的牧民动不动就翻脸了,可是哈撒鲁并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哈撒鲁腰里总是揣着银子,腰包鼓鼓的,喜欢在众人面前露富,更喜欢打扮,金银珠宝浑身上下戴满了,有一群想沾光的二狗油围着他转,左右不离,跟着出去一天,总能吃两顿好的,伺候的哈撒鲁高兴了,还能得几个赏钱,哈撒鲁的长辈年事已高,家里的生意基本上都交给了哈撒鲁的几个哥哥经营,哈撒鲁整天就是吃喝玩乐,骑着马打着收皮货的旗号满世界转悠玩耍。这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和一帮子跟班进了蓝甲镇的一家饭馆,这家饭馆也算是蓝甲镇的老字号了,掌柜的姓张,是个汉民,祖辈子都是保定府人氏,光绪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