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长夏市电视台,一间会议室里。
主持人马凡苏、编导王大年、制片人罗小杰,台长司马东正聚在一起开会。
“小马,这一期的《时代青年》收视率爆表,数据非常理想啊。”台长司马东满面笑容。
制片人罗小杰也附和道:“是啊,我们也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里面反应热烈。”
“收视率达到了4%。几乎可以和新闻联播的收视率持平,这是一个现象级的节目。”编导王大年无不兴奋的说道。
“继去年央视《对话》栏目采访韩寒的节目播出后,又掀起了一阵舆论热潮。”台长王大年补充道。
“另外,小马青春靓丽的形象也火出圈了,现在业内有一个主持人界四小花旦的称呼。”
“小马啊,我们讨论了一下,认为你应该乘胜追击,搞一个人物专访。”
台长王大年持续输出。
“啊,台长,不过上次的节目我也没想到是这个局面,嘉宾张浪有点被围攻的架势。”
马凡苏虽然也很兴奋于节目效果,但是她也很担心过犹不及。
“我觉得是双赢的局面,嘉宾张浪少年成名,我们的收视率节节攀升,小马在业内声名鹊起,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口碑,我看可以围绕你打造一个节目出来。”台长侃侃而谈。
“是啊,可以先做一个访谈类节目,就叫《凡苏有约》怎么样。”制片人罗小杰抛出一个提议。
马凡苏怦然心动,毫无疑问,如果可以建立个人品牌,毫无疑问对她的好处太大了。
出了会议室,马凡苏打电话给张浪。
但这时候的张浪却不是长夏,他在深城。
去年夏天,他去了一次深城订制遥控器,到腾讯公司的门后逛了一圈,给腾讯公司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说自己是一个投资人,以后有需要打电话。
这一年的腾讯可谓是春风得意,2000年年底,他们的用户量已经来到了6000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差不多相当于每个上网的人都拥有一个QQ号。
真实的情况是,有些人注册了好几个QQ号,但总数也很惊人。
但是,那时候的腾讯还没找到盈利模式,空有庞大的用户群但赚不到钱。
他们也试图把QQ上的页面展示位做广告,但刚经历过互联网寒冬,互联网公司也没钱啊。
最惨的时候,他们的账户上只剩下1万元。
前世的时候,腾讯在互联网寒冬到来之前得到了IDG和李泽楷的22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但这笔钱也快烧光了,如果用户继续增长下去,他们就没钱租服务器了。
而这时候的IDG日子也不好过,它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呢,根本没钱增资救活腾讯。
而在当时的IDG看来,腾讯的商业模式并不受主流资本市场青睐,关键是实在太炒烧钱了,扛不住了。
IDG不打算再追投腾讯了,为了早点套现离场,IDG帮忙寻找新的买家。
先后找了8家公司求其收购,但最后无一例外地都以失败告终。
2000年底,腾讯再次出现财务危机,IDGVC与香港盈科数码不愿再追加投资。
为了生存下去,马化腾及其团队敲遍了当时互联网“大佬们”的门,他们却无一愿意接手。
马化腾将融资所得的资金几乎全数用于服务器的添置。
可是,在用户急剧增加的同时,盈利仍然遥遥无期。
到2000年年底,腾讯再次出现资金危机。
曾李青不断地约王树见面,希望能够追加投资。
磋商几次陷入僵局,马化腾坚持创业团队必须保持控制权。
而IDGVC和香港盈科数码不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腾讯还有溢价增发的空间。
于是,王树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两家股东向腾讯提供200万美元的贷款,以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执行。
不过谁的心里都清楚,如果这笔钱也花完了,就再也不会追加投资了。
IDGVC开始张罗着帮忙寻找新的买家。
关于这段往事,马化腾在《腾讯传》一书中有详细描述:当时觉得,最可能的买家是已经上市的那几家门户网站。
IDGVC去找了搜狐的张朝阳,被拒绝了。
小马哥和张志东到北京,去找了新浪的王志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