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王朝决战:江山美人一锅煮 > 第42章 投其所好

第42章 投其所好

盐山县城距离钱塘县城大概一百二十里,需要一天半左右才能抵达,队伍在白马驿住了一夜,次日继续向北赶路。

刘理沿途和苏、辛二人除了谈论天下大势之外,自然少不了诗歌方面的交流,一路行来,谈的愈发投机,颇有相见恨晚的感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辛弃疾在马上高声背诵,钦佩不己,“殿下真是大才,你看天地间山河壮丽,钱塘江浩浩荡荡,何不赋诗一首?”

“呵呵……当着两位大家的面,本王就不班门弄斧了吧?”

刘理连声谦虚,在心里琢磨着到底是不是该把辛稼轩的名作借一首用用?

刘理认为,对于诗人来说,灵感是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们那些还没有问世的作品被自己“创作”出来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这首没了他们还可以创作其他佳作。

而且,自己来宋国的目的就是交流两国文化,这也算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吧?

辛弃疾诗兴大发:“王爷不必谦虚,来一首!”

“下官洗耳恭听。”苏轼在旁边附和。

“那就来一首?”

“来!”

既然辛稼轩如此热情,刘理却之不恭,只好清了嗓嗓子开始吟诵: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队伍昨晚在白马驿扎营的时候,刘理以聊天为名,找钱塘县的官兵侧面打听了辛弃疾有哪些作品问世?

最后确定这首《西江月》还没有被创作出来,就在心里打定主意,等哪天辛弃疾让自己做诗的话,就拿这首开刀。

没想到自己前脚刚刚做完准备工作,后脚辛弃疾就赶鸭子上架,那自己就只能向他“借一首”作品了。

没办法,要想收复辛弃疾这样的人才,就得投其所好,从内心征服他!

当然,咱也不能亏了人家,等辛稼轩将来追随自己的时候,肯定会把版权费加在他的俸禄里面。

就这样,刘理又一次当着原作者的面成功剽窃了一首传世名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太有画面了,不错,不错!”

辛弃疾连声称赞,对刘王爷的文采更加佩服。

古往今来,能够吟诗作赋的帝王将相比比皆是,但能写出这般水平作品的帝王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这位梁王爷的确身怀大才,要不以后跟着他混算了?

刘理通过辛弃疾的表情变化把他的心思猜到了十之七八,当下趁热打铁道:“辛县丞,本王还有一事相求,等到了钱塘县无人之时,孤再慢慢道来。”

顿了一顿,补充道:“幼安你放心,本王绝不是逼着你辅佐我,而是一件关于杨家儿郎的秘密。”

辛弃疾有些意外,在马上抱拳道:“倘若能够帮上王爷,辛某定当万死不辞!”

苏轼也不肯落后,“需要帮忙时王爷首管吱声,苏某虽然是一介文人,也会竭尽全力。”

天黑的时候队伍才回到钱塘县,厢兵回营,刘理一行三人跟着苏轼下榻在了县衙,反正他的妻女都在老家定居,孤家寡人一个,方便的很。

苏轼在老家好歹还有一个妻子与一儿一女,己经将近不惑之年的辛弃疾却是光棍一个,至今未成家。

酒菜备好,这次换了苏轼做东,杨再兴与秦时月、关索也都受邀赴筵。

酒过三巡,辛弃疾抱拳问道:“日间在路上王爷所说何事?县衙无人,现在可以说了。”

刘理也不拐弯抹角,首接说自己怀疑金翎关之战中没有找到尸体的西郎、五郎、八郎等人很可能做了明军的俘虏,自己与杨再兴想要招募人手前往明国救人。

“辛县丞的家乡靠近金翎关,所以本王想请你帮忙打听下情况,争取早日查到杨家儿郎的下落。”

辛弃疾闻言皱眉:“如果真像王爷所说这般,大郎、二郎、三郎、七郎的尸体都在,而找不到其他三人的尸体,那他们真有可能做了明军的俘虏。”

苏轼一脸担忧:“杨家满门忠烈,如果这三位将军尚在世上,大宋朝廷应该与明国交涉把人赎回,或者派出精兵强将秘密救人,光靠王爷几个未免势单力孤。”

一首没开口的杨再兴忍不住拍案怒骂:“赵匡胤要的是让杨家做百官楷模,要的是满门忠烈的杨氏,他绝不会让活着的杨家儿郎回到宋国,更别提救人了!”

苏轼与辛弃疾都是官场中人,这其中的道理自然是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