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制瓷人极多,据朋友说,当地有两个半高校,都以陶瓷教育为主,这些人毕业了,很多都留在当地制瓷。明清陶瓷街和陶艺街夜市到处都是摆摊卖瓷的学生,还有数不清的年轻人开的店铺和作坊。
量变催发质变,或许下一代大师就在那些摆摊的学生里面,等待着淬炼和机遇。
朋友还带我去了趟三宝瓷谷。这里是自发形成的艺术村,汇集了全国甚至日韩欧美的陶瓷艺术家。山谷房屋风格多变,有泥墙茅盖的老屋,有纯杉木造的,墙壁屋顶都熏得油亮的纯木小墅,还有工字钢,大玻璃的现代极简风盒式建筑,美轮美奂。山谷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人皆慵懒随意,再加上七八只雀天外,三两丛花山前,俨然一副世外桃源。
现在政府也在大力开发,据说是想打造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个人感觉,政府和大资金的进入,对这个地方真是祸福难料。能聚集这么多艺术家,除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里物价特别是房价便宜。玩艺术的,名利双收的少,多数阮囊不丰,中外皆如此。很多省外甚至国外的艺术家苦于外面的高房价,无法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于是来到景德镇,发现此地风景纯美,民风淳朴,又有可互通声气的同道中人和烧制瓷器的原料和场地,最重要的是,这里房价极低。据一个艺术家说,他们二十年前花了一两万就从山民手里买了一大栋废弃的房子,稍加修葺装修,就成了他们的安乐窝。因为物价低,他们一年烧几窑就能过得不错,其余时间,要么安心创作,要么享受生活,悠哉游哉。
现在这里成了旅游热点,开了一批民宿,人潮熙攘泛滥,宁静一去不返。而且随着政府的开发,地价飙升指日可待,对当地经济固然是好事,但艺术家们悠闲的小日子估计很难过下去了。
但这群艺术家的存在又对景德镇极其重要,朋友说,景德镇没别的工业,高岭土资源也差不多枯竭了,所以当地如今的立身之本,就是这批手艺人和艺术家。有他们在,景德镇瓷都的牌子就不会倒,以陶瓷为根基,结合旅游,发展经济应该不难。
只是如何在快速提升经济和保持当地特色之间取舍平衡,考验官老爷的执@政能力。
两天行色匆匆,走马观花,只能浮光掠影地看一下,有机会,在三宝瓷谷,租间房子,好好住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