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几口,真上头了。江小白真如青春,单纯甜美,但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搞得头大如斗,狼狈不堪。
有点难受,这算不算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天冷,在火钵里热了一壶黄酒,在减肥,没弄下酒菜。一壶暖酒下肚,浑身舒坦,恹恹地想睡。
记得有朋友在他的客栈挂着一幅字:汉书下酒,白云上茶。
男人饮酒,多少都要些佐酒物。俗点的,一盘花生米,二两猪头肉;雅的,一本汉书,几页春秋;放浪点,可以寻觅秀色。我属于三不靠,肉怕三高,古书看不懂,美女又懒得勾兑。
以前,下酒的,是我的胡思乱想,今天,酒至半酣,一点想法也没有,满脑子都是怎么赚钱。
人总归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前两天,网易公开课,看一香港教授讲苏东坡,那口白话,听得我牙疼。第一课是比较子瞻在不同年纪写的《定风波》。那老师说苏轼壮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多少有些死撑的意味,一路风波,依然不肯认输,以为之前种种,不过是“料峭春寒”;及至老年,认命了,明白自己虽有一肚皮才华,究竟不合时宜,于是放下了,方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从容。
本来书房挂着“莫听穿林打叶声”,听了老师的课,又淘了“常羡人间琢玉郎”。字快递到家,竟然找不到挂的地方。前段时间还写过,“别把家具堆满新房, 留一面可以透气的白墙 ,我要在上头画山林池塘”,现在竟然也要把四壁挂满,真是讽刺。
寻觅合适白墙的当儿,突然想到,“也无风雨也无晴”,不无自欺欺人的嫌疑,却正适合我目前的状态;“此心安处是吾乡”虽然圆融,可上有老下有小,我又怎敢奢谈安稳。
即使挂上了,此心也不会安,心不安,故乡也是梁园,不敢贪恋。
一个年纪干一个年纪的事,哪怕窗外“料峭春风”,哪怕只有“竹杖芒鞋”,也只能硬着头皮“吟啸且徐行”。
是风雨还是晴,就看命了。
有朋友无意中得了一尊清代铜佛,配了一副楠木佛龛,供在了家里。他是个有长性的人,虽不至于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倒也一直坚持着。
他告诉我,自从家里拱了这尊菩萨,万事顺遂,要我也供一尊。
个人感觉,他的顺遂,与其说菩萨保佑,我更相信是他事事持之以恒的结果。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我这朋友从没懈怠过,他的成功,更多源自自己的努力。
拜佛与其说修禅,不如说修心。很多不如意,都是负面情绪延伸出来的。毛躁,恐惧,嫉妒,自卑,加上外界的起伏,就能酿成滔天波澜。不管拜什么,心有了依靠,会安定不少。一份心安,就是一道抵御心魔的屏障。
这屏障,防不了外面的三灾五难,但持心以待,至少不会在慌乱,烦躁中,把事情搞得更糟。世间大事唯生死,不涉生死,总有解决办法。
我是属寒号鸟的,最喜欢临时抱佛脚,事到临头,香烛插满炉,事了了,又懈怠了。
还好,诸佛慈悲,没计较我的懒惰,也护佑至今。
再偷懒说不过去了,该学学我那朋友,做事做人有点长性,多考虑点长远。
中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准备留言本,找人写段话留念。我懒得找本子,拿了盘录英语的磁带,让相熟的几个同学帮我录话。听录音的时候,心情和那些煮雪的人相似,期盼又忐忑。可惜刚录了几人,我一时嘴贱,讽刺一个女孩声音尖细还是什么,被她一把夺了磁带去,把带芯抽了。
二十多年后,我给儿子在喜马拉雅录故事,这才发现,录一段话真不容易,十几分钟的录音,修改删除,还要加背景音乐,要浪费几倍时间,一段话录完,往往急出一头汗。
能在紧张学习中,抽时间给你录十几分钟话的,是真把你当朋友。
深悔年少孟浪。
一壶雪煮了半小时,终于吐白气了。先倒在玻璃杯看看,还算清澈,沏了壶大红袍,喝着的确比平时润滑香冽。
姑苏十年一场大雪,再喝到这么香浓的茶,我应该已经冰雪入鬓了吧。
人总要给自己找点乐子。
最近喜欢半夜跑到医院楼下的超市吃便当。全家的红烧羊肉饭味道一流,可惜不是每天有。以前有个朋友就说我肚子饿时脾气暴躁,容易冲动,要我想说什么做什么之前,先填饱肚子。
一盒饭下肚,人立刻充实快乐起来,慵慵的,所有坏感觉一下全跑光了。有人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