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血色曜变 > 第27章 参观馆藏

第27章 参观馆藏

,有的仔细摘抄展品介绍。

藤田静香介绍道:“藤田博物馆和京都大学艺术学院仅一墙之隔,来这里的参观的,很多是京都大学艺术系的学生。”

杉浦蕙子凑近陶竹青耳边,悄声说道:“当年,我爸就是京都大学研究生,经常来博物馆听妈妈解说,然后,两个人就好上了。”

陶竹青微笑着点点头,此时,耳畔传来藤田静香流畅的汉语:“欢迎陶大师莅临藤田陶瓷博物馆!藤田陶瓷博物馆成立于1962年,原址是京都大学一所废弃仓库,馆内最初藏品,来自藤田产业株式会社的捐赠。藤田产业原会长藤田则夫,是一位极具艺术天分的收藏家……”

“那就是我外祖父。”杉浦蕙子再次对陶竹青耳语道。

藤田静香语气严厉起来:“蕙子!这里是博物馆,请注意言行举止。”

藤田静香声音通过扩音器放出,在安静的博物馆里显得格外突兀,立刻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杉浦蕙子吓得一吐舌头,再也不敢说话。

“对不起!”藤田静香对陶竹青抱歉一笑,继续讲解:“藤田会长收藏了两千多件中国和高丽的瓷器,从1947年开始,就陆续举办陶瓷展,供公众参观研究。1955年,藤田会长去世,藤田产业也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有人提议将藤田则夫收藏的瓷器拍卖,面对这批珍贵瓷器失散危险,当时的藤田夫人力排众议,将这些收藏全部捐献给京都大学。

在京都市政府和京都大学校友会大力支持下,募集了大批资金,建馆收藏、展示这些珍贵藏品。为表彰藤田夫人的义举,将博物馆命名为‘藤田陶瓷博物馆’。1962年11月,‘藤田陶瓷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

从建馆之日开始,‘藤田陶瓷博物馆’就注重收集日本古代陶瓷和现代陶瓷精品,同时通过拍卖会以及接受私人捐赠,进一步扩充中国和韩国古陶瓷和现代大师制作的精品,经过不断的捐赠与收购,博物馆现有八千多件珍贵藏品。21世纪初,京都大学又投入巨资,对博物馆进行了改建和扩建,采用一系列先进的恒温恒湿和采光技术,成为世界上首次自然采光展示的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共有四层展区,每层展区面积有三千平方米;已是京都古城代表性文化设施,也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东亚陶瓷藏馆。”

在一间安装着厚厚防弹玻璃的展品面前,藤田静香停止了脚步:“现在我们所在的一层,展出主题是‘大和瓷光’,反映的是日本本土瓷器的发展历程。您现在所在展示区域是‘远古泥韵',是所看到的,就是镇馆之宝--绳纹土器。”

呈现在陶竹青是一件面前的,是一件红褐色土瓮,宽腹束口,从上面一圈圈的纹样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早期盘绳制陶工艺。陶竹青参观过国内无数的陶瓷博物馆,对这种早期陶器样式司空见惯,让陶竹青感兴趣的是土瓮外部有纵横交错线条构成的丰富纹饰,充满了原始野性的美感。

“据京都大学考古系考证,这件陶器出现在公元前13000年-公元前300年之间,陶器上存在明显装饰花纹,堪称世界上最早陶瓷艺术品,这也证明,日本也是世界陶瓷发源地之一。”藤田静香的语气中充满了骄傲。

陶竹青微微一笑,没有回应,跟随着藤田静香继续往下走。

“但是,日本是个岛国,远离大陆,文化和技术发展远远落后于东亚其他国家,几千年来,日本制陶业都停留在低温土陶阶段,直到七世纪末,‘唐三彩’生产技艺由遣唐使传回日本,对日本的制陶工艺而言,这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这件三彩陶壶,就是日本仿制的‘奈良三彩’。”

一尊残缺的佛像,呈现在陶竹青面前:这尊佛像面容饱满,体态丰腴,明显带有盛唐时期的中华审美风格,但不同的是,佛像呈现斑驳的绿色,黯淡无光,

陶竹青心中暗中好笑:“这只是民间墓葬的陪葬品,哪有国内王侯墓葬出土的“唐三彩”那么艳丽光鲜?”

“进入平安时代后,日本商人又从大唐明州进口了大量越州窑青瓷,自此,日本的陶制餐具从原先模拟金属品的须惠器、三彩陶器,开始转向模仿中国青瓷制的餐具样式了。但当时日本工匠只是在原来三彩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中国的灰釉技法,烧制出了灰釉陶器。这些灰釉陶器与靓丽的越窑青瓷相比,要显得粗粝寒碜得多。”

呈现在陶竹青面前的,是一排釉陶。无论是器形的规整度,还是釉色的光洁度,都远远不能与同时代的中国青瓷相比,就如同一个是出自青涩学员之手,而另一个则是大师杰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