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越是紧急的时候越是雪上加霜,冬月下旬开始,边境先后传来紧急军报,西戎大肆练兵逐步向西门关推进,古滇屯兵十万意欲冲突南境之地,再有东辽的北境,西境,南境三个边境被大夏大军压境后开始正式抵御反抗。
由北军中将耶律雄基和鸣地内廷军将纳兰峰带领的十万夏军,与东辽北境镇守将领李宗合以及十万守军正面开战,一时间东北疆域上烽火连天,炮火连绵。
而东辽南境上,大夏南军上将沈今川带领八万南军,早在腊月下旬前就已强占南境城,屠杀辽军包括其大将在内的三万守军,夏军更是在五虎将的带领下直插境山关隘,渐逼渝州边境。
唯独完颜茨实的十万水师驶近东海域没有任何动静,倒不是西境军不敢开战,只是东辽的海域大军并未轻举妄动,宁元帝回国那天就已下旨沛国公苏徵和临王莫紫杰共同迎敌抗击,可二位主帅并未听旨发兵,一时间两方只得相互对峙,按兵不动。
完颜茨实接到的圣旨是围堵全线水路交通,隔绝任何出入,敌军反抗则派兵压制,其余不可动。
军报急奏每天像雪花一样落入政务殿的桌案上,即使朝堂休沐,即使年关将近,可内阁中枢,兵部武官们还是时刻待命,整日在皇宫军机处商议军政,每两个时辰向陛下一小报,每隔四个时辰向陛下一大报。
自南属江下之战结束,此次的出兵东收之战可谓是中原百年间最大的一场战役,随着腊月下旬的来临,东疆战场的战况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辽北边境守城主将李宗合战死,宁元帝亲令燕王莫紫夜挂旗为帅,抵御讨伐大夏北军,一时间整个辽北陷入全面战火纷飞,北军勇猛无敌,但新任统帅莫紫夜也并非善类,一连三次抵御加进攻将夏军遏制在边境城外未能进军一步。
还有辽南被沈今川占领的边境城,在南军跨过关隘意欲向前推进渝州边界时,被渝州总督梁进,以及东辽威远将军梁连城带领的三万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梁家世代武将对峙沈今川不遑多让,但也让整个辽南陷入战火之中不再平息。
就在辽东的战况焦灼时,陛下应内阁之谏,为中原边境之大责,亲下旨意,委以皇城禁卫司三品统领凌赞为平南大将军,携兵三万汇合南境之五万兵力,发兵平古滇之叛乱。
另委以守备军大将云烈为征西大将军,携兵三万汇合西境之五万兵力,发兵覆灭西戎羌族之谋逆,安定数十年的中原边境再起波澜,也在新一轮的王朝震慑下正式拉开序幕。
一时间整个中原陷入动荡,各地都夹杂在烽火狼烟的威慑之下,大夏朝的少年帝王,天定之主,用最强硬的手段来证明了他的壮志雄心,这也让悠闲了数年的四军军将们开始大展身手,施展抱负,精忠报国,征战沙场。
百年间的平定被彻底打破,所有人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分崩离析了数百年的天下可能终于要统一了,长生天的命定之主似乎真的要主宰这个世间了。
西夏国力雄厚,实力鼎盛,三遣大军发兵东疆,两起兵力平定境外,前后调动兵力将近五十万,此战若胜,整个中原逐鹿一统,天下归一,更能守得境外异族百年之安宁。
若败!不,大夏朝宣圣皇帝明令圣旨,昭告天下,此战只能胜不能败,这不仅是大夏朝老将们的证明之战,更是新一代小将们的开启之战,世代传承,武魂不灭,得以护佑天下间,古来征战不为还。
除夕夜的前夕,坤宁宫上下安静的落针可闻,政务殿不断有军报送过来,内阁五相守于越水堂过滤军机大事,将结果递于交泰殿莫老爷子手里,再呈报给寝殿照顾皇后娘娘的陛下。
自腊月下旬开始,陛下的政务奏报就是这般处理的,皇后娘娘的身体愈发虚弱,随着严寒愈发冷酷,不仅不见起色,更是愈发脆弱不堪,陛下整日近身照顾,时刻关注着皇后的身体以及龙胎的情况。
因为四面开战,因为皇后娘娘的身体,整个皇城今年头一次的安静低调,尽管周遭喜庆可没有一个敢肆意无礼的,即使回来的宗室也都是本本分分的祭祀,祭拜先祖,整个皇城完全沉寂在安静的氛围里。
寝殿里,赫连玦正在给麋赤雪喂药,看着憔悴成一朵枯萎花朵的女子心中揪成一团,早已支离破碎。
三个侍女和三个大夫在殿内近身侍奉,时刻关注着皇后娘娘的身体,女使们则是在门口转廊上守候,交泰殿的正殿里站满了一品堂的十一个人,各个敛眉垂目带着忧虑。
外面的宫人将新的奏报端进来交给老爷子,老爷子看后便转手给了一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