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
又称岭北之战,此战结果,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冯胜放弃了甘肃。
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
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
大军渡过胪朐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
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
结果是战胜纳哈出,明得其军民24万余人,羊、马、驴、驼、辎重无数,最后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到的辽地汉人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胜利班师。
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朝侦察到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决定急行军直扑元帝所在。
四月十二日,蓝玉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探知脱古思帖木儿的营地就在捕鱼儿海东北80余里,于是发动突袭,获包括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捕鱼海之战后,有大批降人居大宁都司,因边将市马,拂其所欲,即叛而去。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以周兴为总兵官,进讨也速迭儿,追至彻彻儿山。这次远征塞北,搜捕残敌,大败之,“弭绝边患”,自是不敢进边牧马者十余年。
除了北伐外,朱元璋亦陆续平定中国其他地区。
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同时,朱元璋派胡美由陆路进入福建,汤和和廖永忠所带的水军从海上进攻福建和广东,降服割据势力陈友定、何真等,接着攻取广西。
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从东面进入山西,击败扩廓帖木儿,年底平定陕西。
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傅友德等灭明夏,取四川。
洪武十五年(1382年)傅友德、蓝玉等取云南,消灭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降服大理段氏。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确立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等等。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
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
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
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
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
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株连了一万五千多人。
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家属成年者七十余人被杀。
着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
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