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 李景隆再次战败, 燕师乘胜围攻济南。
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
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
二月,燕师再度南下。
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
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
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
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大军。
五月克泗州、盱眙, 兵指扬州。
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拜谒孝陵,然后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
七月初一日,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
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
朱棣即位后的首要任务是宣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处置政治反对派。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开列“奸臣榜”,诛杀了一部分建文朝臣。
例如方孝孺十族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其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殉难 ,开创株连十族的先河!
黄子澄、齐泰等被诛杀灭族 ,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家族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朱棣对待朱标、朱允炆一系和其他藩王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改封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衡王朱允熞怀恩王,徐王朱允??敷惠王,随母妃吕氏居懿文太子陵园。
朱允炆追尊的兴宗孝康皇帝,仍称懿文太子。
在对众亲王的态度上,凡在建文年间被废黜幽系的诸王一律恢复了王位。
他们纷纷到京师朝见新天子,朱棣动辄给予大量赏赐。
这在表面上看来是遵从祖制以笃亲亲之谊,但实际上却寓有驾驭之意。
在胁迫宁王结盟时,朱棣曾许宁王以“事成当中分天下”,但朱棣做了皇帝却不认旧账,不要说中分天下,就是宁王乞求苏州、钱塘也不获准,终于改封南昌。
朱棣还暗中削夺诸王的实际权力及军权。
代王、岷王、齐王的护卫先后被削,连同母弟周王的护卫也被迫交出。
必使其力不足与一镇相抗。
与此同时,朱棣诏告天下:建文时期更改的成法,全部恢复旧制。
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
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并大赦天下,除了犯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等重罪不赦外,其余罪无大小,通通赦免。
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
朱棣即位后,大规模对靖难功臣进行封赏。
永乐元年(1403年)四月,再论靖难的功劳,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三人为侯,陈亨子陈懋等六人为伯。
并广求贤才,对山林隐逸的怀才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
靖难之役后,“淮以北鞠为茂草”,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农民流离失所。
明成祖着手恢复民生、蠲免赋税,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无法耕种的人民,免去三年的差税 。
不曾被兵祸乱的地方蠲免秋夏税粮,其余府州各蠲免一半,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
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们各还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令官府给付,建文年间废除的北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