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撤销为止。
总共计来,西厂在成化朝的历史上存在了五年零几个月。
成化朝的西厂,一方面是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与侦察范围,侦察的地点不限于都城、地方,而遍及南北边腹各地,这是此前的东厂所没有的。
另一方面,宪宗之设西厂,无疑加强了皇帝对于特务组织的偏爱心理。
后来的武宗,也就是宪宗的孙子,就效仿他祖父的做法,非但重建西厂,又增设了内行厂。
特务组织的存在,使原本属于厮役之流的旗尉,得以肆意凌辱大臣,也算是明代的创举了。
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没收宦官曹吉祥在顺义的田地,设为“皇庄”。
后世学者考证则认为,明代皇庄始于永乐年间的黄垡皇庄, 不过,此时皇庄还是偶然的、个别的。
至天顺、成化以后,皇庄则渐次增多。
嘉靖初年曾在表面废止皇庄,改称官地,但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皇庄土地一般来自以划拨官田和侵民田为来源;其管理落后,多推行农奴制经营方式。
庄田上的劳动者地位极低,在朝廷的诏令中被称为“佃仆”,身份世袭,一人沦为佃仆,则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充当佃户,不准羁脱佃籍。
庄田主人对佃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合而为一。
与此同时,在天顺末年到成化初年的几年间,各类王庄官庄迅速膨胀,成化中叶以后王公勋戚奏讨土地无穷,管庄官校又豪取横占。
因庄田不纳税,与国家争夺财源的现象较前严重了。
为此,朱见深一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限制土地奏讨,然而令虽下,而势要人物不尽奉从,各类庄田仍在扩大,征租又重,民不堪命。
在军事上,朱见深也有重大举措。
明英宗时,明廷鉴于女真的频繁朝贡使明朝“劳费实多”,并防范其窥探虚实,所以限制其朝贡。
这引起了建州女真的不满,开始骚扰掠夺辽东。
到了明宪宗时,对于建州三卫的犯边行为,最初仍以招抚为主。
成化三年(1467年)四月,宪宗派武忠前往建州三卫,向其宣布朝廷的诏谕。
于是三卫首领董山、李古纳哈、纳郎哈等听抚来朝。
但没有悔改之意,明宪宗遂下令拘禁董山于广宁,董山及其属下在广宁闹市,甚至刺伤通事。
在总兵赵辅的建议下,明宪宗命李秉、赵辅兵分三路出征,同时也命属国朝鲜发兵助剿,结果大获全胜,并在战后处死了被拘于广宁的董山。
建州三卫不断报复明朝,明朝从抚顺到鸭绿江陆续修筑东州、马根单、清河、碱场、叆阳、凤凰、镇东、镇夷等堡垒,加强防备,并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再次发兵征讨建州,同样要求朝鲜助剿。
此次的统率是太监汪直和总兵朱永,兵分五路,同样大获全胜。
经过两次征讨后,建州三卫大为衰落,有威望、有号召力、能统辖建州各部一致行动的首领都死于这两次战役。
从此以后到建州左卫王杲、建州右卫王兀堂的兴起,建州三卫处于分散、微弱的状态。
项忠率军攻打蒙古人并不顺利,蒙古人占据碉楼,拥有坚固的堡垒。而且箭术精妙,一战就射死了明军主将伏羌伯毛忠。
明军溃不成军,项忠斩杀了一个明军千户才遏制住阵脚。
项忠最后果断率军烧毁沿途牧草,不让蒙古人放马。阻塞所有的泉眼和小溪,不让蒙古人获得饮用水。
当时连天烈日。蒙古人守城多日,终于忍受不住。许多人转投了明军。
项忠率领大军日夜攻打,用铜炮轰击城池,并用木头堵塞住蒙古人的堑壕。满四终于支撑不住,向大漠逃去。
最终满四被项忠抓获,被装上囚车带回。
成化五年,满四被斩。固原蒙古人反叛的都被杀死,其余被打散编入户口。
在明代的北部边防中,河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朝北部边患的加剧,就和蒙古族的入居河套直接相关,\"套寇\"成为明中叶以后的重大边患。
明朝内部屡次就复套、搜套、筑墙防守等对策发生争论和分歧。
成化年间,先后有杨信、朱永、叶盛主持“搜套”,均不了了之。
成化九年九月十二日,满都鲁、孛罗忽、乩加思兰各率精锐出河套,往陕西西部、宁夏、甘肃一带抢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