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228章 褒贬不一的朱见深

第228章 褒贬不一的朱见深

明军陕西参赞军务左都御史王越决定,趁其主力出掠之机,捣其巢穴。

遂与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率兵4600人,从榆林红儿山出发,昼夜兼程,直抵红盐池。

明军进至鞑靼部营地外20里许,鞑靼集众来拒。

明军伏兵忽起,前后夹击,击败对方,斩首355级,获驼马牛羊器械无数,并焚其帐篷、庐舍,然后撤军。

乩加思兰等见老营被毁,率部远去,不敢复居河套。

有学者指出,红盐池之战,明军一改多年来在河套地区的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就虚避实,攻拔鞑靼老巢,致使满都鲁等北遁。

成化十六年,又有威宁海之战。

刚刚调集团营两万九千人配合辽东官军打击建州三卫的明军胜利后准备回程,意外接收到消息说蒙古达延汗部汗庭在威宁海子的消息。

王越与监军西厂汪直一拍即合,让朱永带着大部分佯装走南路,王越他们则带着大同宣府两万一千人准备捣巢,二月二十二日,王越和汪直选调京营、大同、宣府二万一千精锐骑兵,从孤店关出兵,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上夜行昼伏。

二月二十七日,大军到达猫儿庄,从这里分兵数道,直扑威宁海王越和汪直率军顶着狂风暴雪,在大雪茫茫的深夜急速前进。

等到了黎明,明军已经离威宁海子不到十里了,而王庭内的鞑靼人却丝毫没有察觉。

满都海这位女英雄乃是蒙古人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东征西讨蒙古各部,强盛的瓦剌都给她扬了。

但这次,她也犯了和她的前夫满都鲁可汗一样、甚至更加严重的失误。

或许是大雪天气的原因,她并没有在营地周围派出探子巡逻。

王越和汪直杀到威宁海,纵兵掩杀鞑靼人,惊慌失措的鞑靼人只能四散奔逃,少年英雄达延汗巴图蒙克在卫士的掩护下独自逃走了。

此战,明军生擒一百七十一人,斩级四百三十七。缴获十二面大旗,近七千头牲畜,还有过万件盔甲、弓箭、皮袄等军械。

尽管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断断续续的搜套并没能从根本上遏制蒙古入犯。

早在天顺中,石彪镇大同,请置城于威宁海,不果。在王越取得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黑石涯之战、收橐驼城的胜利后,成化二十年,李晟上奏威宁海、河套可耕可牧,请置城移民,因以荐用旧臣,非所宜言,降调为通判,下锦衣卫狱。

致使后世明朝北虏之众凡有三窟,一屯河套,近延绥;一屯威宁海子之北,近大同;一屯北口青山,近宣府。

成化二十年(1485年)之后蒙语部族犯庄浪卫,以及正德朝亦不剌入居西海一带,于是在“套寇”之外,又逐渐形成了“陕西三大寇”中的“松寇”“海寇”。

在复套、搜套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遂有人倡筑墙防守之说,也就是修筑长城以防御蒙古族不时的入掠,此议为宪宗采纳,于是开始了明代在河套地区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活动。

都掌蛮是古代南方僰人的后裔,明代居于四川省叙州府,明代以前,历代中央政府对“都掌蛮”采取的是羁縻之策,明初在当地改土归流,由于流官不谙地方事务,官民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

朱见深登基后,初欲征讨,经周洪谟奏请改为招抚之策;明廷准备在当地重设土司,任用“都掌蛮”首领管理。

但是,在叙州负责招抚事宜的都御史汪浩却设计诱骗诸首领进见,一举残杀了270余人,造成明政府与“都掌蛮”矛盾的彻底激化。

在战争中,都掌蛮充分利用了熟悉地形的优势且骁勇善战,歼灭贵州、四川的多路明军,先后攻破戎县、珙县、长宁、江安、纳溪等县。

成化三年(1467年),明廷以程信、李瑾为统帅,大规模调集军队围剿都掌蛮,至成化四年(1468年)战争结束,明军获胜。

是役明军付出很大代价,而都掌蛮亦遭重创,直到万历以前未再发生大规模暴乱。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帖木儿帝国使臣由陆路贡狮、海道回国,又从海路入贡过程以及明廷的反应。

表面上这是皇帝、宦官、政府官员对贡狮和贡路的争执,实际上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对朝贡政策如何调整的问题。

由于明朝大臣竭力反对,帖木儿帝国来华贡路复归于陆路。

明朝也由此丧失了加强海路贸易的机会,为以后葡萄牙人东占满剌加留下了空隙,太监韦眷占极大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