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不久,传来朱载圳病死的消息,时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正月。朱载坖成为世宗唯一的儿子,这才确立了他实际的储君地位。
嘉靖四十五年,世宗沉疴难起,此间,裕王府旧臣高拱入阁,张居正、陈以勤分任礼部右侍郎和吏部左侍郎。
其地位提升,实因朱载坖继统之势渐明。
十二月十四日,世宗病危,自西苑移驾乾清宫,未及召见朱载坖,便龙驭上宾。
徐阶请朱载坖入宫主丧,并草拟遗诏,次日颁布,“罢斋醮、土木、珠宝、织作,复大礼、大狱、言事获罪诸臣”,最要者,传位裕王朱载坖。
其后,经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三次奉旨劝进,朱载坖于十二月二十六日举行登基大典,于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元隆庆。
旋赐子名翊钧,次年立为皇太子。朱载坖即位后,即着改革父皇遗留问题及诸弊政。
即位当日,释海瑞于死牢。
又为嘉靖朝因谏言获罪诸臣平反,优恤录用,同时惩治先朝谄媚助恶之宗室辽王朱宪?及一批文武官吏。
同时,拆毁道观神坛,禁止斋醮,逮治方士王金等人,追夺邵元节、陶仲文等方士的官爵。
不过,朱载坖登基没多久,又让臣民有所失望。
但朱载坖并未有所改观,还对石星、詹仰庇、李已等劝谏他的言官施以廷杖。
隆庆朝的内阁有九名大学士,分别是徐阶、李春芳、高拱、郭朴、陈以勤、张居正、殷士儋。
其中最重要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三人皆有才干,但互相倾轧。
隆庆之初,徐阶与高拱争权,徐阶借助言官之力,迫使高拱及其同党郭朴黯然离场。
然而,徐阶曾因劝谏朱载坖而得罪不少宦官,张居正也与高拱联手,勾结宦官李芳,逼得徐阶退位,让李春芳当上内阁首辅。
高拱在隆庆三年(1569 年)十二月卷土重来。高拱一心想要报复徐阶,唆使言官上疏抨击徐阶所起草的世宗遗诏是对先帝的污蔑。
又揭露徐阶的三个儿子在故乡为非作歹、子弟奴仆横行霸道、徐家强占数万顷田地、高息放贷谋取暴利欺压百姓等恶行。
自己更是连上《正纲常定国是以仰裨圣政》及《辩大冤明大义以正国法》两疏,其核心要义就是指责徐阶“欺瞒先帝,假传圣旨”,企图将他置于死地。
朱载坖对其上疏嘉奖为“忠悃”,但并未处置徐阶,据说他对此“不甚解”。
隆庆五年五月,李春芳致仕,朱载坖任命高拱为内阁首辅。
他和张居正同心辅政,犹如日月同辉,创造了一系列重大业绩。
朱载坖对内阁辅臣十分宽缓,对于矛盾尖锐、斗争白热化的双方或各方,大多采取平衡调和的态度;对难以留任的人,一般会命有关部门配给盘缠和仆役,保持礼遇。
朱载坖将朝政交给阁臣,自己则深居宫中,纵情声色,即使出宫也不忘游玩,比如他在隆庆二年二月率群臣到天寿山祭陵时,本欲出游再祭祀,经徐阶劝谏才作罢。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断向国库提取巨额银两以供御用,隆庆四年四月,他命令提出太仓银三十万两到宫中,引发包括首辅李春芳在内的群臣强烈反对,被迫减为十万。
但此后他不听劝谏,继续巨额提取太仓银。
他不仅大兴织造,还派遣太监李佑等人常驻苏杭,负责督促织造和解输业务。
地方官员必须定期向这些太监奉上“常例”,每一批加织,每一次发下新的花样,主管的太监都必得一笔厚赂,否则,必会以“碍妨御用”之名找茬。
当时江南刚经历倭寇之乱,疲惫不堪,工部向其陈述这一状况,强调江南人民“实乃陛下所宜怜也”。
朱载坖却对此置若罔闻,工部又请求按照“原发花样令其督造”,不要增加“续发花样”,朱载坖则以“朕用不可缺”为由,让李佑继续“遵旨织造”。
隆庆四年(1570 年)三月,他传令南京加织缎匹至十余万,又命买绵二万五千斤。
隆庆六年(1572 年)二月,又遣内臣往苏杭织造龙袍、翟服、绒锦、鸾带。
朱载坖登基后,更是沉迷女色。
他在裕王府时还谨小慎微,“姬御甚稀”,即位后就“掖廷充斥”。
即位两年半,就封了十三名妃子,嫔以下的临幸女子更是不计其数。
他每次选宫人啊,都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