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沾,送他再好的酒,他也不会喝。”
“这老头儿,连酒都不会喝,活着有啥意思?”
其实,朱红衣已经从郭紫薇和胡芸儿那里得到预警,知道胡府可能会有抄家灭族的危险,但她不能跟父亲说,因为说了也不管用,不但帮不了胡家,反而会让父亲心神不宁,不利于闭关清修。
朱红衣只在家里待了两个时辰,便带着两位武师返回胡府。
这两位武师都是朱尚之的手下。一个七阶武师,年纪较大,超过60岁;另外一个是五阶武师,才四十出头,正当壮年。这种级别的高手,用来护卫一位小小的知县,那是绰绰有余了。
除了加强长子胡长清的护卫之外,朱红衣还准备将次子朱长明送出京师,让他去数千里外的“南岳书院”。
“南岳书院”属于苍兰国五大书院之一,胡人杰年轻时在那里读书十年,他的恩师李靖涵是上一代的“南儒”,曾经是“南岳书院”的山长,活了172岁才去世。
李靖涵去世后,他的孙子李思敏做了山长。
李思敏也已经70岁了,境界属于“大儒”,还达不到鸿儒的层次。
胡府,清风院。
胡人杰正在讲述儒门养气的秘诀。
他传授的对象虽然是长孙胡长清,但也没有将孙女胡芸儿撵出去。
教学就像放羊,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胡人杰不紧不慢的说道:“古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正气之于造化,乃是充塞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于人便是光明正大、刚正不屈之气。
圣人言,‘立乎其大者,其小不能夺也’。
家有正气不衰,国有正气不亡,人有正气是脊梁。
浩然正气是怎么养出来的呢?
‘夫志,气之帅也。’志是气的统帅,志向着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养气,先要立志;立什么样的志,就会养什么样的气;要养浩然之气,必靠浩然之志。
除了立志外,人须在事上磨练。凡人之心,如同生锈的铜镜,必须时时“痛刮”邪气,方可得仁体。
要想让自己一身正气,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自省。一个人骄奢淫逸,为邪气所主,为声色所迷,又能做成什么事业?
时时警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煎销恶习,正气自然滋养。人生如此,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常养浩然之气’,乃是人生的根本,本立则道生。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正气满乾坤。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
这番话讲得有点儿深奥,不懂的人可能会嗤之以鼻。
但胡长清是进士,胡芸儿饱读诗书,两人都能理解祖父的言下之意。
接下来,胡人杰传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那些方法都是他个人的经验,很少出现在书本里。
他每天上午,传授一个时辰。
直到正月初八,胡长清离家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