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两个月严谨有序的高强度训练,人民军的海军部队不仅已经全面掌握了新型铁甲舰的操作技巧,更深刻理解了如何巧妙运用铁甲舰在海上进行战术部署与协同作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郑明从东南沿海地区派遣的五百余名经验丰富的水战精兵鼎力相助,人民军海军的实力更上一层楼,犹如猛虎添翼,战斗力显著提升。
人民报作为国家宣传喉舌,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泛而深入地在全国范围内宣扬本次进攻日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报纸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事实案例,图文并茂地揭示了日本自古至今对华夏大地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以及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
倭寇肆虐的东海沿岸,人民报以客观而有力的笔触,唤醒了民众心中的民族记忆,激发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自从成功驱逐清朝势力出关外之后,人民军部队便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发展与整训时期。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削弱官兵们对于实战历练的渴望。
久经训练的将士们内心深处,无不对一场新的战斗抱有热切期待,他们渴望通过实战来检验自身磨砺已久的战斗力,并以此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尤其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的态势,人民军上下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大家深知,消灭日本不仅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也是考验军队真正实力的关键时刻。
鉴于当前形势,灭日之战并不需要动用全军所有兵力,只需精锐之师就能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各个部队无不争先恐后,希望能够得到执行这一重要任务的机会。
这样的期盼并非源自好战心理,而是源于对国家主权的坚决捍卫和对民族尊严的深深坚守。
每一名人民军战士都希望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烙印,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能够守护家园、抵御强敌的铁血勇士。
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昂扬的战斗意志,在人民军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得全体官兵都翘首期盼着那场即将到来的、能够展现自我价值与军队荣耀的战役。
秦风目睹全国上下以及全军内外的高昂情绪,选定七月一日,举办了一场气势磅礴的誓师大会。
这一天,广场上旌旗招展,将士们严阵以待,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大会上,秦风站上了高台,目光炯炯地扫视着下方集结的万名壮士,他挥动手臂,嗓音铿锵有力地说道:
“同胞们,战士们,长久以来,日本这个民族对我们华夏大地造成了何等深重的创伤,你们都铭记于心吗?”
秦风停顿了一下,看到台下将士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愤怒与决心,他接着说:
“从古至今,倭寇的侵扰、在东南沿海对我们同胞犯下的那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无一不在提醒我们,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个邻邦所带来的潜在威胁。”
台下一位年轻战士忍不住高声喊道:“秦司令,我们誓死保卫家园,一定会把倭国这个国家从地球上抹去!”
秦风满意地点点头,回应道:
“很好,正如你所说,我们要以铁一般的纪律、钢一般的意志,誓死捍卫我们的每一寸土地,守护我们的亲人和同胞。
这场战争,我们将以正义之名,以民族大义为盾,以英勇无畏为矛,消灭倭国!”
全场的战士们在秦风的鼓舞下,群情振奋,他们挥舞拳头,齐声呼喊:
“众志成城,消灭倭国!”
“众志成城,消灭倭国!”
“众志成城,消灭倭国!”
作战指挥部早在战事筹备阶段便已精心制定了详尽的对日作战方案。
秦风首先采取了主动外交策略,与清朝康熙皇帝取得了联系,明确提出请求清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给予支援。
其计划是借道朝鲜,进而直捣日本本土。
尽管华夏大地各民族间的纷争时常烽火连天,但在对外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各族人民始终展现出一致对外的坚定立场,没有任何含糊与迟疑。
康熙皇帝在接到秦风的请求后,表现出了极高的民族大义与战略眼光。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秦风提出的援助请求,并明确表示,清朝愿意倾尽全力为人民军提供必要的粮草补给,以确保这场正义之战的顺利推进。
不久后,人民军第一集团军麾下的十万精兵强将,协同早已熟练掌握海洋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