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每天“朝五晚九”的培训下,我们的各方面实力飞速提升,最后在三科老师的综合评价下确定了出战人员。
太子毋庸置疑的得到了名额,而我和老哥也顺利拿到了名额。
而在公布名额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董册在听到没有自己的时候直接将之前装的儒雅抛之脑后,直接开始质问为何自己没有入选。
毕竟入选后如果成绩好的话可是直接可以入朝为官,不必经过科举的,光这一点就已经使的无数人趋之若鹜。更别提还有一些隐形的优待,比如可以直接进入高层的视野,很有可能就成为哪个大人物的乘龙快婿,直接就青云直上。
其实没有入选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敢像他一样直接当众问出。很明显底没入选的不少人都看着他,希望可以有一些变数,尽管希望渺茫。
“夫子,我每门课程都处于中游,不知我为何没有入选,而董安安他每天上课睡觉,除了之前的几次,有何能力入选。”董册看似有礼的问着。
一旁两个年迈的夫子看着之前那个儒雅的孩子如今这样,不觉有些唏嘘。
而叶无缺可不会惯着他,直接开口,“对,你是在中游,说白了就是啥也不行,没有一科能拿的出手,你还有脸问啊,像你这样的,派你出战都是白给的,还有可能是给别国添砖加瓦的。
再说董安安,人家为什么之前无论诗、词还是辩论都优秀,后来平平无奇,那是因为人家已经到达一定境界,不屑于和你们一起,为了给你们一些机会才睡觉的,没想到这成为你反驳的依据。
而且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之前说内定的两个名额,一个是太子的,而另一个就是董安安的。
他在没来培训之前,陛下以去年的题测试,他直接出口成章,每个写了三首,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就你也配和董安安比。”说完后,叶无缺还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
在叶无缺说完后,全场皆寂,所有人看着董安安的眼神都变得无比崇敬,而我本人还在睡觉。
而看向董册的眼神都是不屑的,毕竟自己没本事还拉下另一个人,这种行为着实不是君子所为。
这时叶无缺又开始拉仇恨,“喔,刚才忘了,你没被选入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心术不正。”
而叶无缺说完后,大家齐齐看向他,目光怪异,毕竟“心术不正”这四个字实在太重了。
可能也还是少年心性,接受不了两次打击,董册直接夺门而出。
而入选名单公布后,我们自然不用在朝五晚九的上课,但还是要留在宫里温习,于此同时辽国和夏国的使团也进京了。
两个使团几乎是同时进京,两队浩浩荡荡的停在了盛京城门下,而百姓们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城门口聚集着。
此时礼部已经准备就绪,我们则是站在礼部后面,毕竟三国文会,气势上不能输。
夏国和辽国的学子形成了明显差距,一队全员乘坐马车,一队全员骑马。
而辽国队最前面还有一个老熟人,辽国二皇子。
很快两国的学子和使臣纷纷下马,开始三方“恭维”,毕竟明面上还不能撕破脸。
但礼部和使臣才“交流”了一会儿,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就从夏国的队里传出。
“那个写惊世四句的人在里面吗,这不会和之前一样是浪得虚名吧,毕竟上次文会商国可是差点儿第二的位置都要保不住了。”那个夏国男子说完后,引得整个夏国使团都开始大笑,而一旁的辽国使团里的学子也有的憋不住发笑。
而此时,三国刚刚正在交流的礼部之人全都目瞪口呆,毕竟谁也没想到竟然会在城门口就开始“唇枪舌战”,这次可都是代表本国的,这一个不好可就是容易上升到国家的啊。
这个时候站在后面的我忍不了,直接就走了出来,“写那四句的是我,我是不是浪得虚名我不知道,反正你是真的大言不惭,也不知道是哪个山沟沟里来的,来我大商口出狂言,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实力,别最后混个倒数第一。”
那夏国男子直接说道,“我是夏国最大隐士家族——周家的嫡子周康,你说我有没有实力。”
“呦~,果然是山里出来的就是不懂礼仪尊卑。
什么隐士家族,不过就是一有大事就躲,一有利益就出,什么玩意啊,就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家族。家族都那个样子,估计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最起码有那四句广传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