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务员上班。送小易去幼儿园开学。嘉豫送奶奶家。
昨天两个热搜,挺鲜明的对比,对于做生意有些借鉴意义。一个是白山司机中途要求加价,否则停驶,把客人扔荒郊半路。另一个是东来超市员工做面条,尝一尝面条是否熟,未换筷子(其实嘴根本就没碰到筷子),又继续煮,被别人偷拍,传网上,上热搜后,员工被开除。
商业投资有一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山海关”。看了一下评论。这种司机坐地起价在当地载客的行为说是比较普遍。为了眼前利益,不顾规则、短视的行为也导致当地经济一直下降,旅游也是。(但没有否定当地的人品的意思,可能有它特定的历史或其他原因,这里的人总体上多数还是很豪爽、善良、热情的,仅仅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在经济事实的角度来分析、来对比说)。
今年原本尔滨主打的热情好客的形象,也被这个司机的宰客行为影响很大。
东来是超市是另一个反面,真诚的为顾客考虑,为自己的员工考虑,80%的利润都分给员工。
我看到一个他的创始人东来在内部会议的讲话。他说的大意内容是要将心比心,真诚待人,多做好事,替人着想,不要总想着这个亏不亏,那个赚多少。
他们的服务不但打动了当地的百姓,也在全国形成了标杆,店铺客流爆满,都需要排队。据说东来超市刚开业时被对手让黑社会把店都烧了,许地当地百姓自发捐款。要东来重新建起来。
东来被排挤,不正当竞争,要被迫关店。听说当地百姓去了一半儿,也许是1/4。堵门、请愿,不让关店。最后当地政府出面解决了困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做生意,做朋友,都是要将心比心的做人,心机太多反被误。
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人心就是天心。
还有一个例子说一个大学城的一个商店老板人很好,很大方,经常额外送东西给顾客,有时候别人夸老板一句,她也随手送,结果商店爆满,火爆到周围的商店生意严重受影响。他们就排挤这家商店。然后换了好几个地方,结果换到哪儿,哪儿就火爆。
所以商业也好,交往也好,一定不要太算计。内心深处豁达一些。修道要本真自然纯净,世间红尘也是要这样的。
昨天傍晚积洋打电话问我最近几天的境况,还特意找了一个不错的财经主播推荐给我,希望能对我有所帮助。他总是换位思考,想对方需要什么,想去怎样帮助对方。
昨天突然灵光一现,发现其实应该是五大名著。它们分别诠释了人性在历史的逐步退化的过程。
第一大名著:《西游记》,讲得道的过程,去杂欲归真心,
第二,《封神演义》,讲失道后的大仁大义,
第三,《三国演义》,失大仁大义后的忠信。
第四,《水浒传》,败于名利的假忠假义,小义小忠。
第五《红楼梦》,全面迷失于物欲享受的世俗沉沦。
《道德经》有一段话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时也”。
这五大著作主题的排序,正是符合太上道祖的这段话。太上道祖的《道德经》真是一本无上宝书,句句精华,万经之王,反复读,反复有收获。
人类的历史恰巧也是按照这段话演变而来。
《黄帝内经》讲黄帝求道问医的事,除此也有黄帝访道的传说,比如问道广成子,访道求道,也侧面说明那是个刚开始失道而有德的时代,
而后的尧舜禹,则是仁王时代。
夏朝则是失仁之初,商朝人的义是突出特点,而周朝的周礼非常著名,影响甚远。
“失礼而乱之始”,周朝之后,便开始逐步“乱”的历史,春秋战国开启了分合分合、离道渐远的人欲越来越多的时代。
孟子说,每500年有一圣人出。
从大约500年圣人的角度,也正好能理清历史的脉络,我大约归纳一下,你从这个思路看历史脉络一下就清楚了。
公元前3000年,女娲、伏羲
公元前2500年,黄帝、金字塔
前2000年,尧舜禹夏
前1500年,商汤
前1000年,周文王,易
前500年,“失礼而乱之始”,诸圣降临,广传圣道,试图挽救将大乱之世和退化之人心,老, 释迦牟尼,孔子,管子,诸子百家希腊三贤(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