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的实验继续了,也如季于所承诺,几个人都上手尝试了一下掌控强火力的感觉,当然他们只是负责点个引信罢了,真正专业的还得看季于带出来的几个学徒。
蒙骜自知已经用掉了机会,就站在‘秦’身边羡慕地看其他人操作,趁着可能有的第二轮没有轮到自己,他试探着想问那国经究竟写了什么东西。
‘秦’瞥了他一眼,抬眼望着远方因爆炸溅起的大量尘土,说道:“等六国一统后,你会知道的……”
“那骜定然多买几本,一本拿来看,一本用来收藏,剩下几本作为礼物送人。”
“那你可要记好了,若是实现不了,可是欺国之罪。”
秦律里面并没有这条,就是‘秦’随口说的,语气也更接近于开玩笑。
蒙骜也听出来了,但他依旧对这个承诺很是重视,况且他也确实好奇,国家写出来的书,究竟是什么样子。
****
自实验那天之后,没过两天,这边就等来了和谈的赵使。
这次虽然没真的打起来,但带来的军队也是有用处的,蒙恬被安排在了谈下来的城池内负责带来的吏员的安全。
他们虽然大部分就是赵人,但现在听命于秦国朝廷,食秦王俸禄,也要防一手意外,保护住第一个试点内吏员的安全。
****
城池内的官员被全部替换,本来城内庶民也因此慌乱,只是在他们发现来的人里一半竟然带着赵人口音,有的一问竟然以前就是本城的人。
那些恐慌的人虽有焦虑却也声音小了不少,而失了官位损了利益,又没有重要到能令赵王下令专门带回国内换了职位的人,刻意反对也找不到理由。
城内官员的轮换并不按秦国国内的年限算,第一个两年时其中混杂着的一般老秦人被换走,换上了从国内来这里实习的青久学校新毕业生。
官员的调动,又是引起城内议论,不过在发现官员调动于他们没什么影响,且那些熟悉的人也还有一部分在之后也就不在意了。
第二个两年升迁或平调的是之前在城内任职的原赵人,换来的官员什么户籍的都有,不再拘泥于是哪里的人。
经过第一次更换官员,城池内的庶民已经彻底不在意来的官员是谁,反正他们还是要过活的。
有时间想这个不如想想今年地里的粮食怎么伺候才能更高产些,虽然并入秦国之后他们也是用上了高产的良种,但谁会嫌弃粮食产量更高一些呢。
数年间秦国东出的脚步不停,却也没有大规模打起来,只是维持着蚕食的速度,而新攻打下来的城池经过最开始一轮的官员替换,有本地官员安抚,后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缓慢替换,最终整个循环正式接入秦国体系。
****
转眼间嬴政已经从刚即位时十三岁的少年,成长为了可以加冠佩剑的成年人。
成年后的秦王政带着人自咸阳城出发,前往旧日国都雍城。
雍城位于关中平原西边的位置,也是秦人发迹的地方,从秦德公到秦献公
便一直是秦国的国都()?(),
后来秦都两次东迁()?(),
雍城也都没有被废弃?()_[(.)]???.の.の?()?(),
国内一些重大的典礼仪式依旧在雍城举行。
四月巳酉日()?(),
正是加冠佩剑典礼举行选定的日子。
这么重要的仪式‘秦’自然也会出场,通常冠礼由父亲或兄长持冠礼、行加冠礼,但‘秦’亲自到场便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国)选了。
被后世称之为史上最有排面的加冠礼,在各方默认之下就这样展开了。
最开始选定宾客,选择司礼并没有考虑到‘秦’,‘秦’接过加冠所用的缁布冠像是临时决定。
而本来应该接过缁布冠的吕不韦默默让开了位置,根本不敢吭声。
‘秦’从最上首的宾客席位,来到了嬴政的正前方。
在场诸人随身携带绑定装备《新秦字典》,自然也能看见前方神情肃穆的‘秦’,他们下意识屏住呼吸,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这场最为特殊的加冠礼。
秦王政的父亲庄襄王英年早逝,他又是长子,头上无父无兄,最合适的人选除了从宗室选的长辈便是得嬴政一声仲父的吕不韦。
在场人也没有料到,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秦’亲自来。
毕竟自古以来,通常认知便是